雖然早有準備海底基地的建築藍圖,但他只在海床地底,挖掘出了U型通道跟基本安放物品的大洞,其餘全部精力都用在恢復通訊上。
思路很清晰。
只要能通訊恢復,就能獲得無數好幫手,比起自己一個人慢慢修基地,無疑,叫一堆人過來幫忙才是最有效率的。
其實前期海床開鑿難度還是很大的,要挖一個“J”型通道出入通道出來,長的一豎,是長達100米,直徑10米的豎直深井,彎鉤水平移動20米後,向上通到基地空洞內。
施工的最大的難度在於,這個基地空洞要密封住空氣,不會滲水,這樣才能獲得一個乾燥的地底基地環境……白莫邪是先挖好溝通空洞,然後利用懸浮運輸車,往空洞裡運輸空氣,往空洞外排水的同時,對巖壁進行水封。
開鑿面積大概有兩個籃球場大小的海底水密洞窟,已經是現在白莫邪耐心的極限,他太急著想恢復聯絡了,過去一年裡,在白玲玲她們不斷升級下,獲得的新一代相位系統,可是需要他打起120%精神,全神貫注進行奈米操作,把每個原子移動到它應該在的位置上,以實現宏觀物理功能。
要形容白莫邪過去十八、二十天裡工作的精密程度,他覺得自己就是在用米粒堆砌一座足球場大小的城堡,而是用的工具,既不是筷子更不是手,而是在用挖掘機的剷鬥去一顆顆勾抓,把一粒粒小米橫著豎著斜著一個個互相勾結起來,構成穩定的功能結構,有一顆米放錯位置,那整個工程就得重頭開始……
過去太陽系時代乃至大航宇時代初期,高密度的中子星是最厲害的武器,由於其緻密的屬性,其硬度當時人類根本沒有辦法精密切割,逮到一顆中子星,可以直接拿來擋住艦隊幾天文單位前面,當盾牌用。
直接當擋炮彈的物理肉盾,或者當用引力干擾敵艦炮擊軌跡的引力護盾,效果都相當不錯。
所以當年最強的人造穿甲彈,就是把純中子捏成一團的彈頭,古代星際戰艦電磁炮的主要動能炮彈。
白莫邪也利用過中子星,只不過是拿來剋制百殤的反物質磁單極子。
隨著時代的變遷,光把中子捏成團已經滿足不了人類了,還開始講究捏什麼中子,元素那麼多,人造的自然的,大大小小,各種性質完全不相同,於是從這時候開始,人類工業就開始體現出了從小往到大製造的奈米工藝本質。
讓原子結構形成“彈簧”,水一樣的鋼板,最後是如今人類科技的結晶——十級金屬。
元素還是那些元素,這是一個現實的物理的宇宙,目前可觀測宇宙內,還沒發現什麼神神叨叨的,“魔法”的,擁有“神秘能量”的神奇物質。
就算是人造出來的新元素,再神奇也到不了讓人變成“超人”的程度。
真正神奇的,是在透過對物質內部原子人為操縱排列構造出來的新材料……從動力服到宇宙戰艦,沒有任何一種新材料是簡單、容易的。
不同的中子、質子、原子核,用奈米制造手段,透過核間力緻密結合到一起,但由於泡利不相容原理,各自都會佔據特定的空間位置,大大小小互相撐的。
這時候原子核就不是示意圖上的,一個“球”那麼簡單,各種形狀,自然的、強力弱力擠壓構型出來的,形成“蹺蹺板”、“夾角彈簧板”屬於1級動力服的水準,形成量子計算迴路屬於高階水準,構成特定物理效應屬於頂級水準。
但無論是那種水準,都比古代單純找大號中子、原子核往死裡擠到一塊,讓其之間形成核間力,製造出來的“盾”、“彈”高明不知道多少倍……就是在用軌道炮去打石器長矛的那種降維打擊。
這件事白莫邪剛穿越的時候,就有所概念,之後也有充分的理解到,然而直到如今親手來奈米組裝了一回,才由衷地感嘆人類的偉大。
因此,生產主力艦主體結構十級金屬的技術,是國之重器,一個國家是否是當年銀河系裡排得上號的列強,其標誌之一就是獨立生產十級金屬,甚至整艘主力艦都是用萬國進口配件、系統組裝起來,但只要你能獨立生產十級金屬,那麼你就是個大國。
原因無他,裝甲跟彈丸都是高消耗品,主力艦整個服役週期,全艦裝甲、主體結構都要換一遍新,不能獨立生產十級金屬,就不能獨立維護主力艦,那麼這艘戰艦就算你全款購買了,那麼她實質上還是租借的他國的。
連戰略武器都是他國所有物,大國、強國從何談起。
所以銀河帝國雖然忌憚白莫邪,但依然敢給他各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