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懟波爾:“上帝不會擲骰子”
2022年諾獎:上帝就tm會丟骰子
想點些過去的故事。
第五屆索爾維會議的神仙大戰,聚集到了當年地球三分之一的天才,包括愛因斯坦、波爾、普朗克、居里夫人、康普頓等等17位著名的諾貝爾學獎得主到場,雖然主題是電子與光子,但最高潮卻是一場號稱微縮量子力學史的辯論,愛因斯坦與波爾開團帶頭衝鋒線下撕比……
此次會議正反中立三大陣營大致為:
實驗派:布拉格、康普頓
哥本哈根學派:波爾、波恩、海森伯、泡利
哥本哈根反對派:愛因斯坦、德布羅意、薛定諤
光聽這些名字,一想到他們打起來,打起來了,就讓人興奮得手抖
……
當年那場量子力學世紀論戰,如今算是終於有了個定音,中立“眼見為實”的實驗派,現在有了他們能夠定音的實驗。
2022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公佈,授予法國學者阿蘭·阿斯佩(Alain Aspect),美國學者約翰·克勞澤(John clauser)和奧地利學者安東·蔡林格(Anton Zeilinger),以表彰他們“用糾纏光子進行實驗,證偽貝爾不等式,開創量子資訊科學”。
【貝爾不等式】是1964年貝爾提出的一個強有力的數學不等式。該定理在定域性和實在性的雙重假設下,對於兩個分隔的粒子同時被測量時其結果的可能關聯程度建立了一個嚴格的限制。
簡單說就是否定了量子糾纏,不存在無限尺度的超距、超光速資訊傳遞。
而量子力學預言,在某些情形下,合作的程度會超過貝爾的極限,也即,量子力學的常規觀點要求在分離系統之間合作的程度超過任何“定域實在性”理論中的邏輯許可程度。
如今量子糾纏被證實,以後這個點子不再是科幻,而是科學,本書中對量子糾纏最大的應用,是“酷機”的超距通訊技術,以及部分探測掃描裝置的原理。
這三人具體做了什麼(以下人物生平介紹內容來至網路)
阿蘭·阿斯佩(Alain Aspect)截至1983年攻讀博士學位期間,他帶領團隊進行的實驗證實了貝爾定理的正確性,也就是當兩個粒子分開任意大的距離時,“遠距離的幽靈作用”,在現實中似乎已經實現了:兩個粒子的波函式之間的相關性仍然存在,因為它們曾經是相同波函式的一部分,而在測量其中一個粒子之前是沒有受到干擾的。
約翰·克勞澤(John clauser)1972 年,他與 Stuart Freedman 合作,對 chSh-bell 定理預測進行了第一次實驗測試。這是世界上第一次觀察到量子糾纏,也是第一次對違反貝爾不等式的實驗觀察。
在 1974 年,他首次觀察到光的亞泊松統計(透過違反經典電磁場的柯西-施瓦茨不等式),從而首次證明了光子的明確粒子狀特徵。1976 年,他進行了世界上第二次對 chSh-bell 定理預測的實驗檢驗。
安東·蔡林格(Anton Zeilinger)1997年,他和同事首次完成了量子隱形傳態的原理性實驗驗證,成為量子資訊實驗領域的開山之作。量子隱形傳態是從一個粒子向另一個粒子遠距離傳遞未知量子態的方式,這一過程不需要傳遞粒子本身。
和團隊成員一起,Zeilinger開發了糾纏光子的源,觀察了三光子和四光子糾纏以及高維量子態的糾纏。這些方法曾經並且正在被應用於量子通訊任務的實現,例如超密集編碼、基於糾纏的量子密碼學、量子隱形傳態和糾纏交換、糾纏態的隱形傳態。
所以跟往屆諾獎一樣,最後一人的工作是一錘定音的,前面兩人是提供方向,屬於奠定基礎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