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民有恆產耕者有其田
能讓百姓們按照戶數人口重新分配土地,這些原本就已經失去土地的百姓們,自然是舉雙手贊成,非常支援。
畢竟,過去土地都被韃子沒收去了,許多老百姓要耕作,也就只能依附於那些韃子貴族、地主而成為韃子、地主的奴隸。
可朱信一來,直接就推翻了韃子過去的土地政策,還打破了過去明朝舊有的土地人身依附關係。十三山驛丈量出來的土地耕地,全部按照戶數人頭重新分配,保證家家戶戶都有土地,保證人人都有田可耕,讓十三山驛的百姓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朱信的大膽之舉,受到了當地百姓的熱烈歡迎。
韃子被趕走之後,原來淪陷之前的地主或逃亡或被殺,這正好給了朱信一個非常輕鬆的改革改造實驗環境。
除了有個別地主後代跑來找朱信鬧,大部分百姓都十分支援朱信的政策。
當然,也有人堅決持反對意見。
因為在有些人看來,朱信搞的這套,簡直就是大逆不道的行徑。
平均分配土地,說起來像是達到了儒家一種“民有恆產耕者有其田”的美好狀態,可對於那些守舊的地主仕紳階級來說,朱信這一出簡直就是胡鬧,是要推翻仕紳統治的基礎。
好幾家地主後代親戚就不樂意了。
“這簡直就是要奪去我們賴以為食的土地嘛?”
“原以為官軍回來,會給咱們撐腰,沒想到姓朱這狗官,居然去給那幫泥腿子出頭?”
“韃子在的時候,都要禮貌地向咱們叫喊幾句某先生某老爺某員外,可官軍回來了,居然要分咱們老祖宗留下的土地?”
這些地主後代親戚們吵吵鬧鬧,很快就跑去了找朱信討要說法。
在十三山驛的臨時公廨裡,朱信正在聽取陳、侯、劉三家地主親戚後代們的意見。
朱信端坐堂上,聽完這些人提的意見之後,微微一笑,對眾人解釋道:“諸位,天啟二年正月發生的十三山起義,到現在已經過去好些年了,你們陳、侯、劉三家,據我所知,逃的逃、死的死,你們這都是些什麼親戚?可有證據?地契田契何在?”
朱信深知這幫人,肯定拿不出更多的有利證據,都那麼些年過去了,加上又被韃子多次橫掃肆虐,這幫人手中還能有什麼地契田契?
“這······我們都是陳、侯、劉三家的後代或者親戚,這三家的主事人,或是被韃子所殺,或是逃了,或是死於戰亂······”
“是呀,韃子當初佔據了土地之後,把剩下的地契田契也沒收了,我們實在拿不出來。”
“雖然我們拿不出來,但是按照鄉規鄉約鄉俗,這些土地田地一直就是這三家的產業呀。”
“對對對,這個有歷史可以追溯!”
代表陳、侯、劉三家的這群人,朱信算是看出來了,大部分都是地主、鄉紳還有一些老學究。
甚至還有一些趁亂渾水摸魚之輩,總而言之都是一股守舊和破壞勢力。
好在,朱信早已經有所準備,
“這些呢,只是你們的一面之詞,我們來聽聽其他家的說法,我們有請鄭家的主事鄭老爺出來說說。”朱信笑笑,朝後堂大聲喊道。
很快,和朱信相熟的那位老爺子,也就是鄭家的主事鄭老爺,在幾名後輩的攙扶之下,緩緩從後堂走出,然後來到堂上。
“將軍,老朽乃是鄭家的主事鄭博均,見過將軍。”
鄭家老爺子向朱信稍稍一作揖,隨即就被朱信安排在一旁,還讓手下搬來了一張椅子。
“大爺,您先坐。來,我問問你,當年韃子入寇之時,這陳、侯、劉三家在幹嘛?您老人家還記得嗎?”朱信笑道。
朱信並沒有急於核實三家的土地歷史,而是從當初韃子入寇侵佔十三山驛時,陳、侯、劉三家的表現說起來。
“記得、記得,當然記得。當時陳、侯、劉三家,不願意出資組織義軍抵抗,甚至劉家還說乾脆投降韃子算了。韃子一來,這陳、侯兩家跑得最快,劉家的好幾位族人還幫韃子開啟了城內大門,竟然接應韃子入城!唉,這些人,真是丟臉。大敵當前,不好好組織抵禦韃子入寇,居然還作出如此丟臉如實愧對祖宗的事情,真是讓我們十三山蒙羞。”鄭老爺子嘆氣道。
在場圍觀的百姓,也七嘴八舌地罵起劉家。
“就是他們開的城門!”
“漢奸!走狗!”
“禍害百姓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