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覲見(1)
安排好慕容雲業之後,朱信第二天就啟程離開,趕緊往京城而去。
在北京城,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辦。
這一路上,他出了永平之後,一路經灤州、開平中屯衛、梁城所、寶坻、香河和通州,三天不到,朱信就到了北京城。
朱信這一行人,大都沒有出門走過那麼遠的旅程,特別是從邊遠軍鎮,到了一個帝國最為繁華的核心中樞之地,眾人在沿途那可是越加興奮不已。
北京城外左安門附近,朱信一行人趕到了先前和袁崇煥約定的地方,一行數十人於是先行下馬暫歇,等候遼東督師府派人前來接應。
畢竟朱信雖然是奉旨入京覲見皇帝,可朱信這邊鎮總兵的身份,總不能光明正大率領手下進入城內吧?這可是犯大忌的事情,所以袁崇煥早早就安排好了人員接應朱信,準備安排好朱信的隨行人員之後,再帶朱信、王則以及少量隨從入城。
在城外人來人往的官道茶亭旁,朱信一行人身穿官服,先行下馬,包了場先行暫歇。
朱信坐定之後,望著遠處北京城城牆的景緻,朱信心情大好。
“總算來到了北京!果然是一番宏偉氣象!”朱信感慨道。
朱信知道,當年燕王朱棣選定北京為都城,他既要用此地理之氣,又要廢除元代的剩餘王氣。當時的風水師便採用將宮殿中軸東移,使元大都宮殿原中軸落西,處於風水上的“白虎”位置,加以克煞前朝殘餘王氣;鑿掉原中軸線上的御道盤龍石,廢掉周橋,建設人工景山。這樣,由景山、紫禁城和永定門外的大臺山“燕墩”。從此構成了大明帝都的新風水格局。
此時的北京城,合計有四道城牆。
首先最裡面的中心是紫禁城,就是後世所稱的“故宮”。紫禁城的外面圍著一圈更大的城牆,叫皇城,皇城的外面還有周長二十四里的內城城牆,內城的南半部還有外城城牆。這四道城牆構成了完整的北京城牆系統,每道城牆都設立了不同數量的城門,形成了一道龐大的城防系統。
北京城和以往的都城很大不同,一般的都城都會有內外城之分,然而北京城卻形成了獨特的“凸”字形,與其說外城是外城,倒不如說外城更像是南城。
這一構造,朱信就覺得這和團山堡現在的格局就十分相像。
不過,這種格局的形成原因,卻和團山堡大為不同。
北京外城原計劃修四面包圍內城,但因當時的嘉靖皇帝用大量資金修建道觀,致使修城經費不足,僅包了內城南面便草草收工。正因如此,外城城門亦建得矮小簡陋。共設七門:北牆東為東便門,西為西便門;東牆一門稱廣渠門;南牆三門,正中為永定門,東側為左安門,西側為右安門;西牆一門稱廣寧門。
九門之正門為“正陽門”,也就是內城的正門,又稱前門,是皇帝專屬的出入專線,任何人不得在正陽門的正門出入。一般來說,文武官吏普通人等只能從兩邊的側門進出。
東側的祟文門,是內城門最為繁忙之門,來自全國各地的貨物在此繳稅,其中多為酒車,據說收稅量之大致使此門為九門中唯一晝夜開放之門,亦稱酒門。西側的宣武門,早年間門外菜市口為刑場,故囚車常於此處出入,加上當時北京的多數墓地都在陶然亭一代,所以出殯送葬者多出入此門,宣武門又稱“死門”。
朱信所在的左安門外,除了較為人流量大,較繁華的官道之外,周邊自然環境卻另有一番美麗。這裡的路,南至西南城角,北接開闊田野,地裡一部分種糧食和蔬菜,一部分長滿蘆葦。
朱信所在的這左安門,是北京外城南側三個城門之一,位於永定門東面。
望著不遠處的城樓景緻,朱信腦海當中,也迅速浮現出了左安門的資料。
左安門其城樓為單層單簷歇山式,灰筒與頂;面闊三間,通寬十六米,進深一間,通進深九米,高六點五米,樓連城臺通高十五米;甕城呈半圓形,東西寬二十三米,南北長二十九米。箭樓為單歇山小式,灰筒瓦頂;面闊三間寬十三米,進深一間寬六米,高七點一米,樓連城臺通高十六點六米;其南側面闢兩層箭窗,每層共有七個孔;東西側面亦闢兩層箭窗,每層三個孔,其側面正中闢過木方門。
“雖說是北京郊外,可這畢竟是帝都京城,整個氣勢也非常不同嘛!”朱信笑笑,舉起手中茶杯,將茶水一飲而盡。
“凡頭兒,咱們這就算是到北京城了?嘖嘖嘖,一輩子都未曾想過的事情,沒想到,今日居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