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曼和敖漢兩部夾在林丹汗和皇太極勢力之間,他們為緩解兩者間的對立關係,甘願充當調停者角色,
1627年初,奈曼和敖漢兩部派綽爾濟喇嘛去瀋陽與皇太極議和。皇太極不僅暗示兩鄂托克歸順後金,還要求直接與林丹汗通使。
當林丹汗知道了自己的兩個鄂托克通款後金的事實後,不但沒有理解他們的想法,反而討伐奈曼、敖漢,奈曼、敖漢不堪林丹汗的壓力,於1627年6月背叛林丹汗,歸附後金,並與皇太極訂立盟誓。
隨後,林丹汗離開遼河套,被迫踏上西遷之路。
1628年二月,皇太極一徵察哈爾,此時的林丹汗則據有宣府邊外以西的河套和土默川一帶,並於當年6月大舉入侵大同,殺死明朝軍民數萬人,甚至差點攻佔大同城,勢力不可小覷。
林丹汗自從西遷以來,雖然取得一些軍事勝利,但卻得罪了大多數蒙古封建主,使他陷入孤家寡人的境地,離統一蒙古的夢想也越來越遙遠。
而皇太極這邊,則眼看著就要完全吞併林丹汗的察哈爾領地。
1628年,皇太極事先遣人命令科爾沁、喀喇沁、敖漢、奈曼部、喀爾喀等歸附蒙古各部率軍與後金軍會合,共同出征察哈爾部。
接到命令的蒙古各部陸續抵達指定地點與後金軍會合。然而,與後金結盟最早、勢力強大的科爾沁部首領奧巴卻不熱衷於出征察哈爾。
科爾沁首領奧巴臺吉沒有按照皇太極指示,與出征大軍會合,僅率領直屬部落襲擊了察哈爾邊境數戶後,便私自返回。
科爾沁其他各部首領由於沒有得到奧巴指令也紛紛錯過出徵。可由於人馬眾多的科爾沁部沒有前來會師,皇太極認為在察哈爾部還有一定反擊能力的情況下,孤軍深入十分危險,所以率軍只攻擊西拉木倫河流域東側的席爾噶、錫伯圖、英、湯圖四路。
此戰一番下來,皇太極也深刻意識到,這幫蒙古人並沒有被完全打服,他將來要採取的政策,是要對於後金與蒙古同盟必須以主從關係為前提,否則根本沒法完全指揮蒙古諸部。
西拉木倫河流域,後金八旗主力大營。
當皇太極在離瀋陽千里之外,得到了瀋陽發生如此劇變的噩耗之後,氣得當晚就連吐了三碗血。
“回師······回師······回瀋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