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就有記載:
鳥銃貴在於造時鍊鐵熟,兩筒相包,原孔甚小,用鋼鑽鑽之,一日鑽寸許,至底而止,一月鑽光者為上。
這個時代,又沒機床銑車,更缺少精密儀器,製作銃管,只能是純手工。
燧發槍的銃管,必須用熟鐵打造,先用兩層鐵管包成銃管,中間留一小管口,然後用鋼鑽去把管口鑽成槍膛,一天只能鑽一寸左右,這些工匠當中,一個月左右能把槍管鑽光滑平直的,就已經算是技術非常好的工匠了。
反倒是“燧發”這一步驟,還不算特別的難。
當初,朱信正是在自發火銃原有擊錘的鉗口上,加一塊燧石,在傳火孔邊有一擊砧,如果需要射擊時,就扣引扳機,在彈簧的作用下,將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門邊上,冒出火星,引燃點火藥,把過去的擊發方式,升級改裝為了這種擊發機構,稱其為撞擊式燧發機,而裝有這種新式機構的槍械,被稱為撞擊式燧發槍。
這種撞擊式燧發槍大大簡化了原有的射擊過程,提高了發火率和射擊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較低,便於大量生產。
所以,只要朱信能採購一大批鳥銃回來,軍械所只要分開兩部分工藝,一部分專心生產燧發裝置,一部分專心調整銃管大小和改造燧發位置,這一天下來,只要兩三千熟手工匠,就能迅速批次改造出大幾百杆的燧發槍。
“準了,我馬上找賈三採購,你馬上安排招募熟手工匠,只要熟手工匠願意來,我多多銀子都願意給!”
“遵命!”
朱信和白老頭,當即定下的方案。
對於朱信來說,現在的情況就特別緊急,因為他得以最快的速度擴軍備戰。
否則,一旦皇太極開始反撲,那可就將會是一場血雨腥風的殘酷戰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