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寧遠兵變
袁崇煥的督師衙署,原設立在山海關,他從京城回來之後,就快馬加鞭到山海關督師府接了掌印,正式走馬上任。
其實經過上次寧遠之行,袁崇煥聽了朱信那小子的話後,袁崇煥左思右想,深知自己已經犯了大忌。
他越想越感到後怕,於是等他返回京城,直接就找到了崇禎皇帝,不敢再提五年平遼的大話,只求崇禎能信任他在外督兵,又再三解釋平遼任務之艱鉅,絕非短時間就能完成。
崇禎為了完成平遼大計,表示認可,還多番勉勵袁崇煥,除了賞賜袁崇煥尚方寶劍之外,還加封袁崇煥為太子太保,並賜給蟒衣銀幣。
袁崇煥生怕引起群臣妒忌再犯大忌,嚇得趕緊推辭了蟒袍玉帶,只接受了太子太保和銀幣的封賜。
崇禎很高興,更是大方地聽取了袁崇煥建議,重用提拔袁崇煥推薦的幾位將領,以及同意重整遼東兵馬的建議。
於是,按照袁崇煥的提議,崇禎提拔重用祖大壽、何可剛、趙率教三將,並下詔重整遼東兵力,分設山海關、寧遠和錦州三處總兵,加強完善關寧錦防線。以趙率教為山海關總兵鎮守山海關;以何可剛代替原遼東總兵朱梅,改為寧遠總兵,駐守寧遠;以祖大壽領錦州總兵鎮守錦州;而袁崇煥則準備親自鎮守寧遠,還要將督師府移駐寧遠城。
當然,這些事情朱信還不清楚,等他進入寧遠城之後,天色早已經暗淡了下來。
朱信這次是出於公差,因此他們一行人拿著巡撫衙門的公文,很輕易地就入住了寧遠的驛站。
等安頓下來用過晚飯之後,朱信早已是疲憊不堪地癱倒在了床榻上。
他的傷口還沒有完全癒合,經過一天的顛簸,他就已經累得不行。
“袁崇煥要來寧遠,肯定會加強建設關寧錦防線。不過,韃子下一步,並不會從關寧錦防線作為突破,反而繞開了關寧錦,從龍井關、大安口入寇,到那個時候,恐怕不僅僅是大明的悲劇,更是袁崇煥的悲劇了。”朱信搖頭苦笑,作為穿越者的他,眼下能力有限,地位更是達不到能影響那些大人物的地步。
即便他向朝廷提出建議,要防範韃子會避開關寧錦防線,而是採取由突破京東重鎮遵化南下入寇的打法,恐怕也不會有多少人會相信他。
如果被時人嗤之以鼻,他倒是無所謂。
他只是覺得,自己提出這種想法,搞不好不僅僅讓人懷疑他的動機,更會讓無數大人物對他產生憎恨。甚至很可能會得罪袁崇煥等一干人等,畢竟他一旦提出問題,那就意味著這樣一條投入巨大的堅固防線,其實形同虛設,作用不大,還大量耗費各種資源。因此牽涉其中的各方利益集團,豈會輕易放過他朱信?
畢竟關寧錦防線那可是經過無數人努力,更是傾注了無數人的心血,這才終於建立起來的一條抵禦後金進攻的防線:其中以山海關為後盾、寧遠為中堅、錦州為先鋒,其間築有多個堡臺作為聯防據點。
明朝對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更是被袁崇煥重點打造完善。
朱信記得,根據歷史文獻記載,當初在孫承宗主持下,從1622年秋開始,明廷用了三年時間,耗費巨資,以寧遠城為中心,構築起了一條一百多公里長的連綿不斷的堡壘群。在寧遠到山海關之間,相繼恢復了中前所、前屯衛、中後所、沙後所四城,同時在海中的覺華島也築城,作為遼西軍糧貯存地。
到了1625年夏,孫承宗又進一步派人向寧遠以北繼續築城,相繼恢復了塔山、杏山、松山、錦州、小淩河、大淩河等城。這樣,一條完整的寧錦防線就構築完成了。從最前沿的大淩河堡到山海關,全程約二百多公里,分佈著明軍大城九座,小堡四十多座,兵力十多萬,加上覺華島供給的糧草,登州、萊州的水師保護海面,遼西走廊被明朝牢牢控制,後金要南下入寇,只要想從遼西走廊進軍,那就根本繞不開這條堅固防線。
“想法雖好,可後來察哈爾部被後金打服,東江鎮被袁崇煥破壞。沒了東江鎮在後方的牽制,韃子可以從漠南蒙古突破長城,肆無忌憚掠劫明境,直到把河北、山東完全搶光、打爛。就這樣一條所謂堅固防線,每年耗費大量軍費,成為吸金黑洞,卻又缺少主動出擊的勇氣,只能淪為被動防守,最終成為擺設。”朱信想到這,不禁搖頭嘆息道。
大明就好像是一輛沿著下坡奔向懸崖的馬車,所有最終的目的地,都指向著一個萬劫不復的滅亡終點!所以要拯救大明,談何容易?
朱信想著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