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鐵豪以及一眾手下士卒趕緊前往列隊迎接。
城外的援軍列隊站齊之後,朱善凡當即發現,這三百多名附近墩堡趕來的援軍隊伍,和團山堡內計程車兵們的裝備也差不多,同樣也是穿著破破爛爛打滿補丁的鎧甲或者號服。三百多號人,衣甲破爛,武器各異,手持各色旗幟,嘩啦啦列隊城下,像極了一群乞丐。
就算是領頭旗官身上的鎧甲,也不過是滿是陳舊補丁、沾染大片汙跡的鴛鴦戰襖,好幾個墩堡的旗官,除了他們跨下的戰馬病態瘦弱之外,他們自己也是面黃肌瘦一臉疲態。
“看來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這樣的衛所邊軍,能好好守住墩堡已經很不錯了。”朱善凡心中喃喃自語起來。
原本作為大明立國根本的衛所制度,到了明朝末年,已經是完全崩爛。遙想在大明開國之初,衛所的軍費基本上是自給自足的,衛所靠著屯田收入就能保證軍費開支。在國家財政的收支上,軍費的補助數量不大。雖然全國的定額設立的衛軍總數達到兩百七十餘萬之多,但是國家的財政收支卻還能保持平衡。
一旦遇到有邊防屯田的收入不敷支給時,朝廷就會制定“開中”的辦法補足。所謂“開中”,其實就是讓商人到邊塞去開墾,或者輸送米糧等物資到邊塞,用墾出的穀物或者運輸來的穀物,來換取朝廷發放的專賣鹽引。從而換取利潤。這樣一來,商人和衛軍雙方都得到好處。
可惜經過經年累月的演變,衛所制度逐漸廢弛而日趨崩潰,軍屯和商屯的制度也日漸破壞,衛軍無法自給,那就需要由朝廷財政開支進行支援。可愈到後來,各方面的情形愈加變壞,需要朝廷的財政供給也愈多,朝廷也開始無力負擔,如此反覆,以至於像團山堡這樣的邊地衛所墩堡,日子是過得無比艱難,生活是困苦不堪,衛所士兵鬥志不再,軍戶們日子過得也是緊巴巴。
這時候,只聽“鐺鐺”兩聲開道鑼鼓一響,一列整齊威風的明軍騎兵隊伍,就緩緩來到眾人面前。
這些明軍騎兵,清一色身穿鎖甲戰裙、頭戴笠形戰盔,隊伍當中裝備著各色刀槍銃弓,武器齊整而威武。騎兵們是人人精神抖擻,胯下戰馬更是膘肥體健、皮毛鋥亮。
領頭的一員黑臉黑髯的中年軍官,只見他頭頂一頂大紅纓槍缽胄盔,身穿更為精美的青衣棉襖內襯鎖子甲,手中一杆古矛槍,槍頭長七寸,重四兩,其方稜扁如蕎麥,黑髯軍官只稍稍揮手一舞,頓時好不威風。
這人正是第一千戶所副千戶陳展宏,出身豪族富戶,手下養著幾百名私兵,第一千戶所所轄的北部地盤,都是由陳展宏統轄。團山堡附近的十多個大小墩堡,都是他的統轄範圍。
“見過副千戶大人!”
“見過副千戶大人!”
各路援軍的旗官們,很快就和朱善凡一道,朝緩緩拍馬而來的第一千戶所副千戶陳展宏作揖參拜起來。
朱善凡正準備趕緊上前彙報情況,不想端坐戰馬之上的副千戶大人,忽然冷不防地抬手指向朱善凡,沒好氣地吼道:“朱善凡,瞧你幹得好事!”
“我?我幹了什麼好事?”朱善凡頓時愣住。
我特麼招誰惹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