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靜,這只是監考員在檢查考生試卷,有什麼好怕的。段書瑞在內心默默安慰自己 ,又重新提筆作答。過了片刻,他聽到衣角拂過的“沙沙”聲,顯然人已經離開了。他這才鬆了一口氣,將注意力集中於考題上。
他總結了一下題目,發現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如何讓官吏做到廉潔奉公,透過何種對策可以讓百姓安居樂業、衣食無憂,如何不費一兵一卒,採用和平的手段來保持邊境安全。
眾人皆在冥思苦想,當今聖上正注視著他們的一舉一動,每個人都是慎之又慎,唯恐出一點差錯。
段書瑞開始思考起來,要想讓官吏廉潔,就需要對當前朝堂中的局勢有所瞭解。如今朝中宦官當政,自從大和九年發生“甘露之變”,以仇士良為首的宦官率兵大殺朝官,朝中局勢就一發不可收拾。此後,宦官權勢更盛,文宗也被其操控,常常自嘆“受制於家奴”。
皇帝一旦開始寵信奸臣,就會疏遠真正的賢良,長此以往,朝中烏煙瘴氣,滿是貪官汙吏。
但他可不能就這麼直白地寫出“親賢臣,遠小人”,一來是怕其他有心之人會看到,二來是這麼寫太過於單調。
他只能隱晦的表示要提拔被埋沒的人才,舉薦賢良的人。同時,應該罷黜奸邪宵小之輩,進用忠誠建議。同時,他重點提到聖上應該考察選拔那些出身平民的有識之士,任用他們為宰輔大臣;提拔那些不看重金銀財寶、品德高尚的人,讓他們擔任地方長官。
關於讓百姓過上美好的生活,段書瑞 也有自己的看法。首先,農業是國家之本,務農重本乃治國綱領,首先就要保證農民的利益,減少不必要的苛捐賦稅。其次,不僅要讓百姓吃飽穿暖,還應該“文明其精神”。廣泛建立平民學堂,讓老百姓的孩子有書讀。同時,百姓也是國家的主人,也應該廣泛徵求他們的建議,虛心聽取民間的意見。
殿試策問一題的起收是有一定格式的,一般以“臣聞、臣對”起,以“臣謹對”收。
段書瑞將方才所想盡數寫在草稿紙上。
寫完其中兩個問題,已經是中午了。朝廷已經準備好了午餐,每位貢士都是饅頭兩個,羊肉湯一碗。段書瑞心想這些要是出自御膳房之手該多好,那樣他就能嚐嚐皇帝的伙食了。當然,這只是他的妄想。
饅頭吃起來平平無奇,一碗羊肉湯卻十分鮮美,湯麵還飄著幾片薄薄的羊肉。半碗湯下肚,整個人身上都暖暖的。他吃完午餐,略微休息了一會兒,就繼續開始答題。
接下來該討論如何用和平的手段停止和異族之間的爭鬥,化干戈為玉帛,保持邊境的長期穩定。他想到晚唐時期,長達數年的藩鎮割據讓唐王朝的統治權力名存實亡。各地的藩鎮節度使掌握地方政權與大部分兵權,而且大多都為世襲制,不受唐王朝的統治。
對於這些權力滔天的地方官員,首先要考慮的就是收縮兵權,讓天下權利盡歸皇帝一人之手。只有皇帝的玄鐵虎符才能號動千軍萬馬。這樣地方勢力發展不起來,自然就不會生出謀反之心。
面對異族侵擾,可以瞭解他們叛亂的具體原因。蠻夷之地大多土地貧瘠,自然條件艱苦。那些牧民飢一頓飽一頓的,才會對中原虎視眈眈。
蠻夷日常需要的糧食、茶葉等,大唐都有。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皇帝可以派遣相應使者去傳授一些先進的播種耕種經驗,帶去糧食種子和種植工具。只有感受到大唐釋放的善意和友好,四方少數民族才可能歸順。當然,弱國無外交,自身的軍事實力強大,才能斷絕異族侵犯之心。
段書瑞感覺自己文思泉湧,越寫越順。他在寫的時候也特意注意了自己的字跡,使其排列整齊,大小均勻。草稿紙一會兒也會連同答卷一起收上去,他希望讀卷官能給自己一個卷面分。
很快,他就打完了草稿。將草稿紙上的內容檢查了一遍,沒有錯字,也沒有犯忌諱的字眼,他這才將其小心翼翼地謄寫到答卷上。
此時已經有一些學生起身交卷,杜宇衡、陳舒雲也前後交了試卷。段書瑞又仔細檢查了一遍試卷,便起身交卷。他將試卷交給了受卷官後,才感覺自己緊繃著的一根弦終於鬆下來。
段書瑞看了一眼考場,崔景信還在奮筆疾書,想來要不了多久就可以交卷。段書瑞決定去門外等他。段書瑞一邊向外走,一邊望了一眼天空,只見殘陽似血,天邊甚至出現了火燒雲。紅豔的燒雲,此時在他眼裡卻多了那麼一絲悽楚悲涼之意,彷彿很快最後一抹餘暉就要散盡,隨之而來的就是無邊的黑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