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老也吃得津津有味,十分暢快。
不得不說,景甜跟著李年學習廚藝將近三個月,如今她的手藝已經相當出色了。
別的暫且不提,單就說早餐常做的包子、餃子和油條這些麵食,景甜的手藝已然達到了高階水準。
就算是李年親自下廚來做,和景甜做出來的差距也並不明顯。
若不是專業的美食鑑賞家,根本難以品嚐出其中的差別。
這可讓郭大爺大為震驚,他滿臉疑惑地看向景甜,問道:“小甜吶,這包子真的是你做出來的?”
景甜輕輕點了點頭,應道:“是,郭大爺。”
“那你之前就會做飯做菜嗎?”郭大爺接著追問道。
景甜搖了搖頭,如實說道:“以前並不會,這些都是我跟著李年師傅學的,才學了兩個多月的時間。”
“僅僅兩個多月,就能有這般手藝?我的天吶,現在學手藝都這麼容易的嗎?你們這一家子可真是讓人捉摸不透,個個都像是身懷絕技的奇人吶!”郭大爺感覺自己的認知受到了極大的衝擊。
沈老同樣愣住了。
在她的認知裡,景甜這般精湛的廚藝,必定是從小就開始學習,經過多年的積累才得以練就的。
畢竟,這手藝確實相當出色,沈老也僅僅在御膳房那些經驗豐富的大廚那裡,品嚐過如此美味的食物。
所以,沈老一直以為,擁有這樣的廚藝,少說也得有五六年的深厚功底。
雖說廚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透過短期的學習取得進步,但廚藝這門學問,往往是剛開始入門容易,越往後就越難提升。
剛開始接觸廚藝時,照著書本依葫蘆畫瓢,便能掌握一些基礎的烹飪技巧。
然而,若想要達到中級乃至高階的水平,絕非短時間內能夠實現的,即便是有名師在一旁悉心教導,也並非一蹴而就。
因為廚藝中的刀工、火候的掌控以及佐料的適量新增等等,這些關鍵要點都不是能夠在短時間內熟練掌握的。
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進行反覆練習,並且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才有可能逐步提升。
更何況,景甜並非專業的飯店廚師,並沒有大量的時間和機會讓她無限制地練習廚藝。
平日裡,她最多也就是一天做三頓飯的時間用來實踐,卻能在短短兩個月內,將廚藝提升到如此高的水平,這確實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而郭老和沈老並不知曉的是,實際上景甜真正能夠用來練習廚藝的時間,只有早餐的製作過程,偶爾才有機會做一下午飯和晚飯。
所以,從時間投入上來說,景甜比他們想象中的還要少。
但實際上,景甜之所以能夠在廚藝上取得如此飛速的進步,一方面是因為李年身上彷彿帶有一種獨特的“師者光環”,在他的教導下,景甜能夠快速領悟烹飪的技巧。
另一方面,景甜所學的菜品型別相對有限,像包子、餃子這類食物,對刀工的要求並不高,也無需特別精準地掌控火候,主要掌握好和麵的技巧以及餡料的調配即可。
而且,她每天練習的基本就是這幾樣,即便是涼拌菜,花樣雖多,但基礎的配料卻相差無幾,所以做起來並不複雜。
正因如此,景甜的廚藝進步才會如此迅速,這其實並不誇張。
然而,這些原因郭老和沈老全然不知。
他們誤以為景甜在炒菜、燉菜等各種烹飪領域都同樣擅長,所以在認知上出現了偏差。
也正因如此,他們對李年的醫術越發充滿了期待。
既然景甜的學習能力如此之強,那作為她師傅的李年,醫術又怎麼可能會差呢?沈老原本心中對李年醫術的質疑,第一次開始產生了動搖。
這頓飯,剛開始的時候,兩位老人吃得興致勃勃,十分歡快。
可到了後面,兩人卻都有些心不在焉了。
很快,這頓飯便匆匆結束了。
飯後,景甜帶著韓春明和小雷欣開始收拾餐桌。
而李年則引領著郭老和沈老,來到了四合院的偏房,也就是之前聾老太太居住的房間。
經過小半個月緊鑼密鼓的裝修,這個房間已然煥然一新,與之前的模樣截然不同。
說起裝修聾老太太這個房間的過程,還發生過一段小小的插曲。
由於李年早早地就支付了相應的費用,所以從半個月前開始,這間房實際上就已經歸李年所有了。
但這件事情,除了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