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確實從沒見過如此整潔、有序的電路佈局,每一根電線都像是被精心雕琢的藝術品,既美觀又實用。
要知道,整理這樣的複雜電箱,絕非易事。
電線錯綜複雜,每一根都承載著特定的功能,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故障。
想要整理它們,往往需要拔掉部分電線,重新規劃後再接回去。
這一步,對普通電工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
拔掉電線或許不難,但要在不破壞原有電路的基礎上,準確無誤地重新接好,那可就考驗電工的真功夫了。
即便是廠裡的八級電工,雖然也能達到李年這樣的整理效果,但過程繁瑣複雜,耗時極長。
有時候,光是整理一個電箱,就得花上一整天的時間。
而軋鋼廠的生產可不能等,電停一小時都是巨大的損失,更不用說停一整天了。
因此,這種耗時費力的整理方式,在現實中根本行不通。
然而,李年的出現,似乎為這個問題找到了新的解決方案。
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只需要一個小時,就能完成電箱的整理工作。
這個發現,讓老楊和八級電工眼前一亮,他們看到了提高電路管理效率的可能性。
經過一番深入的討論和權衡利弊,老楊最終決定支援李年的計劃。
於是,這半個月來,李年成了電房裡的忙碌身影。
他沒有急於求成,而是對每個電箱都進行了細緻入微的檢查和記錄。
先是對電箱的整體佈局和電線走向有了清晰的瞭解,然後才開始斷電整理。
這樣一來,他不僅能夠確保整理工作的質量,還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更多的任務。
當然,李年也沒有忘記自己的初衷。
他並沒有因為追求速度而忽視了對電箱的全面檢查和記錄。
畢竟,只有對每個電箱都瞭如指掌,才能在整理過程中做到心中有數、手中有策。
因此,他每個電箱都會花上一到兩個小時進行檢查記錄工作,然後再開始斷電整理。
這樣一來,他既能夠提升自己的電工技能水平,又能順利完成廠裡的任務。
到現在為止,李年已經整理好了廠裡的大部分電路,只剩下兩個電箱尚未完成。
其中最後一個電箱最為複雜,那是整個軋鋼廠的總電箱。
李年深知這個任務的艱鉅性,但他並沒有退縮。
他估計,即使全力以赴,也需要兩個小時才能完成整理工作。
不過這對於他來說,已經算是相當快的速度了。
要知道,在以前,他可能需要三個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搞定這樣的任務。
“嘿,小李師傅!”
“李主任,您來啦!”
“李師傅,好久不見!”
每當李年踏入電房,迎接他的總是工人們熱情洋溢的問候。
他們的眼神裡充滿了尊敬與欽佩,彷彿李年就是他們心中的英雄。
這些工人們,對李年那真的是打心底裡佩服!你說說,人家年紀輕輕的,就已經是軋鋼廠後勤的副主任了,每天還得負責給廠裡供應數千斤的肉食,這能力,可不是蓋的!
更絕的是,李年這小夥子,還自學成才,搞起了電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