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些蔬菜之所以能如此優秀,還離不開李年精心施灑的特製有機肥。
這肥料是系統獎勵給他的特殊禮物,沒有它,這些蔬菜雖然依然比普通品種強上一些,但絕對達不到現在的效果。
一踏入菜園,李年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二十畝的土地上,一片鬱鬱蔥蔥的綠色映入眼簾。
他精心規劃了這片土地,其中一畝地被他用作福利田和製造有機肥的試驗田,剩下的則全部種上了蔬菜。
黃瓜、西紅柿、豆角、茄子、韭菜……這些蔬菜應有盡有。
此外,他還種了一些水果,雖然種類不多,只有西瓜和甜瓜,但每一種都佔據了整整一畝地。
對於那些需求量大的蔬菜,如西紅柿、黃瓜等,他還特地多劃了一畝地來種植。
這樣一來,正好把十九畝地都利用得滿滿當當。
其實,李年弄這個菜園並不是為了簡單地種菜。
他有著更大的抱負——實驗蔬菜品種以及系統特製的有機肥。
在這個時代,土地和勞動力都不缺,但好的種子和容易製造的肥料卻是稀缺資源。
以西瓜為例,後世人們能實現西瓜自由,那都是得益於瓜奶奶等老一輩科學家的辛勤付出。
他們從五十年代開始,就遠赴邊疆進行瓜種實驗,耗費了幾十年的心血,才終於培育出適應各種土地氣候的瓜種。
而李年想要做的,就是讓這個時代的人們也能提前享受到蔬菜自由的好處。
這不僅僅是一項技術挑戰,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李年深知,自己手中的這些種子擁有著非凡的適應能力。
也就是說,他只需種植一種菜種,就有可能比得上普通人種植的十幾種菜種,能夠適應多種土地和氣候。
而如果再透過雜交實驗進行改良,那麼培養出適合大部分土地氣候的瓜種就變得更加容易了。
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李年才對這片菜園傾注瞭如此多的心血和精力。
然而,這還僅僅是個開始。
李年手中還掌握著幾十種蔬菜瓜果乃至糧食的種子。
這些種子都需要他在未來幾年內逐一進行試驗和種植。
這是一項龐大而艱鉅的任務,但李年卻從未有過退縮的念頭。
為國家貢獻一份力量,同時,這也將成為他個人聲望與地位的一次飛躍。
一旦這些種子在他的精心培育下開花結果,李年相信自己將如同披上了一層無堅不摧的鎧甲,無論外界風雨如何,都難以撼動他的地位。
李年的目光並未侷限於個人的榮耀,他深知,從農業入手,是最能贏得民心,也是最為穩妥的一條路。
畢竟,誰能質疑一個讓百姓餐桌更加豐盛的人呢?農業,成了李年最堅實的後盾,他自然對此格外上心,菜園幾乎成了他的第二個家,每日必到,風雨無阻。
菜園裡,五位勤勞的工人正各自忙碌著,見到李年走來,他們遠遠地打了聲招呼,便又低頭繼續手中的活計。
李年先是緩步走向那片堆放著特殊肥料的區域,這裡存放著他精心調配的“農家寶”——一種由糞便、廢棄物等原料經過特殊工藝製成的有機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