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力士皆經過嚴格挑選,身姿矯健,臂力過人。
他們小心翼翼地將靈柩抬起,放置在早已準備好的巨大靈車上。
靈車以黑色為底,裝飾著精美的銀色花紋,四周垂掛著白色的綢緞,隨風飄動,宛如一片哀傷的雲。
李崇文走到靈車之前,接過孝子盆,雙手高高舉起,而後猛地摔碎在地上,伴隨著清脆的破碎聲,他的淚水終於奪眶而出。
“爺爺,您一路走好!”,他哽咽著喊道,聲音在清晨的空氣中迴盪,充滿了無盡的悲痛與不捨。
緊接著,送殯的隊伍緩緩前行。走在最前面的是一隊手持白幡的引路人,他們步伐緩慢而整齊,白幡在風中獵獵作響,彷彿在為逝者指引著通往另一個世界的道路。
其後,是身著素服的樂師們,他們吹奏著低沉而哀傷的樂曲,那如泣如訴的樂聲,讓整個保寧衛都沉浸在悲痛之中。
秦思源與母親、弟弟妹妹們跟在靈車之後,他們的身後,則是保寧衛的官員們。
官員們個個表情肅穆,低著頭,默默地走著,隊伍整齊而有序,腳步聲在石板路上回蕩,猶如沉重的鼓點。
當送殯的隊伍走出指揮使府,行至保寧衛的道路上時,眼前的景象讓人為之動容。
道路兩旁早已站滿了自發前來送行的百姓,他們身著素衣,男女老少皆有。
有的百姓手中拿著白色的菊花,有的則捧著香燭,眼中噙著淚水,默默地凝視著靈車。
人群中,一位老者拄著柺杖,顫顫巍巍地走到路邊,他對著靈車深深地鞠了一躬,口中喃喃道:“老指揮使啊,您怎麼就這麼去了啊”。
說完,淚水順著他佈滿皺紋的臉頰滑落。
一位年輕的婦人懷抱著幼兒,站在人群中泣不成聲。
幼兒似乎也感受到了這悲傷的氛圍,不再哭鬧,只是睜著大眼睛,好奇地看著靈車。
還有一群孩童,他們手牽著手,站在路邊,齊聲喊道:“老指揮使爺爺,一路走好!”。
那稚嫩的聲音,在哀傷的樂聲中顯得格外清脆,卻也更加令人心碎。
送殯的隊伍繼續緩緩前行,百姓們紛紛自發地跟在隊伍後面,隊伍越拉越長,猶如一條白色的長龍蜿蜒在保寧衛的道路上。
沿途到處都掛著白色的燈籠,以示哀悼。
行至中途時時,幾百士兵們整齊地排列著,他們手持長槍,槍尖朝下,向靈車行禮。
一個時辰後,送葬隊伍來到了墓地處,這裡是李家的家族墓地,裡面躺著的都是李家人。
墓地位於一座小山腳下,這裡環境清幽,墓地周圍已經提前挖好了墓穴,墓穴四周用青石砌成,堅固而規整。
靈車緩緩停在墓穴旁,力士們再次將靈柩抬起,小心翼翼地放入墓穴之中。
秦思源站在墓穴邊,看著靈柩緩緩落下,他拿起一把鏟子,剷起一抔黃土,輕輕地撒在靈柩上。
隨後,母親、弟弟妹妹們以及保寧衛的官員們也紛紛上前,為逝者添土。
隨著一抔抔黃土將墓穴填平,一座新的墳塋漸漸隆起。
墳塋前立著一塊巨大的墓碑,墓碑上刻著李戰林的生平事蹟與功績。
秦思源站在墓碑前,默默地凝視著,心中無悲無喜,只有淡淡的眷念。
此時,太陽已經升到了正中,金色的陽光灑在墳塋上,卻無法驅散這瀰漫的哀傷。
百姓們在墳塋前跪了一地,他們雙手合十,默默地祈禱著,願老指揮使在天之靈能夠安息。
良久,秦思源緩緩轉身,對著前來送行的百姓們深深鞠了一躬,說道:“諸位鄉親,外公一生心繫保寧衛,如今他雖已離去”。
“但他的精神將永遠留在這片土地上,我們應當繼承他的遺志,將保寧衛建設得更好,大家都過上好日子”。
百姓們紛紛起身,高呼道:“願秦公子繼承老指揮使遺志,保我保寧衛平安!”。
秦思源帶著母親、弟弟妹妹們以及保寧衛的官員們,緩緩離開了墓地。
指揮使府這裡已經開了席面,府外還安排了大桶大桶的飯菜,由保寧府百姓隨意取用。
在明大明,長輩去世後守孝是很重要的儀式,守孝期一般為三年,實際是二十七個月。
在守孝期間,孝子要披麻戴孝,身著粗布麻衣,腰束麻繩,頭戴孝帽。
居處要儘量簡陋,在父母墓旁搭廬而居或者在家中僻出一間簡易屋子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