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首輔大人這般氣魄,又有溫大人這等決心,我張鳳翼也願同二位大人共進退”。
“咱們今兒個就在這兒盟個誓,往後不論如何,都一心只為這戰事謀劃,只為大明效力”,說罷,仰頭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周延儒和溫體仁見狀,也紛紛舉杯,一飲而盡,那酒水順著喉嚨而下,似是將三人此刻的決心也一同澆灌進心底深處。
酒過三巡,三人又就那圍剿保寧府的諸多細節細細商討起來,從糧草的運輸路線,到各路大軍的配合時機。
再到萬一遭遇變數的應對之法,每一個環節都反覆斟酌,言辭之間,皆是對這場戰事的重視,對大明國運的牽掛。
直至夜色漸深,窗外的街巷都沒了行人的聲響,三人才帶著幾分醉意,卻又懷揣著滿滿的壯志,各自起身,準備離去。
周延儒是最後一個離開的,看著兩人離開的馬車,臉上露出一絲冷笑,他怎麼可能是真心的。
只要戰爭勝利,他就是最大的功臣,誰都不能威脅到他首輔的地位,暫時聯合也就只是權宜之計。
不過能結成聯盟也好,至少在這一件事上不會掣肘,一切都是為了這場戰爭。
很快,朝廷動了起來,已經腐朽的官員體系開始高速運轉,無數的文書開始發往全國各地。
無數的傳令兵去往各個軍營,開始調集士兵,也有無數人在串聯,要在這一場盛宴裡分一杯羹。
也有人前往了關外,給建奴傳遞大明的訊息,總之,一切都在緊鑼密鼓的運作中,整個大明都在高速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