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迅速點頭表示同意。實際上,張固目前最為困擾的是手下缺乏人才的問題。特別是中層武將比較稀缺。目前,能夠獨當一面的將領僅有黃忠和徐晃二人,而趙雲和典韋尚需時日成長。
三日後,張固率領趙雲和郭嘉向六安進發。此次出征,張固並未攜帶大量兵馬,僅從舒縣率領四千士兵,其中除了一千騎兵外,其餘三千均為降卒。張固計劃在抵達六安後再補充兩千降卒。
與此同時,舒縣目前尚有六千兵力,其中降卒僅有一千。這些降卒既有袁術的舊部,也有陳溫原廬江軍的成員。張固計劃將舒縣的大部分兵力轉移至江邊,與水軍合營,共同製造聲勢,使孫策時刻感受到壓力,不敢輕率行動。
抵達六安城後,張固會見了徐晃。徐晃已做好出徵準備,正等待張固和典韋的到來。
張固對典韋說:“毅材,你仍要像之前在合淝那樣,虛心向公明學習。等剿匪結束後,我將著手組建親兵部隊,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虎衛軍。你能否統領這支新軍,就看你這次剿匪的表現了。”
典韋聽後滿臉興奮地說:“主公,您就放心吧!俺老典絕不會讓您失望!一定好好學習統兵的技巧!”
張固笑著回應:“毅材,你隨我出征廬江,無論是先前的對抗紀靈,還是後來的抗擊袁術,都表現得非常出色。這次你也要勤勉盡責,好好向公明學習。”
典韋鄭重地點了點頭。隨後,張固對徐晃說:“公明,此次出戰,對於窮兇極惡之徒,我們自然不能手軟,但對於其他人,我們應儘量以招撫為主。這些人中,大部分是因生活所迫或袁術的潰兵。能夠招降則儘量招降!”
徐晃也鄭重地點了點頭。接著,兩人便率領兩千士兵出發。
……
在六安休整兩日後,張固帶著趙雲和郭嘉踏上了征途。
當初袁術征伐廬江郡時,陳溫因懼怕袁術的大軍,將所有兵力收縮在廬江郡舒縣,導致廬江郡北部的幾個縣都望風而降。
後來張固擊敗袁術,袁術不得不跨山繞過六安,逃回汝南。 然而,六安縣北部的幾個縣城,包括雩婁、安豐、安風、陽泉在內的五縣,仍被袁術所掌控。其中,袁術在安豐縣部署了雷薄率領的五千兵馬駐守。
張固將軍首先將目光投向了雩婁縣。但當他的六千大軍列陣以待時,雩婁縣令與主簿已戰戰兢兢地出城投降,並呈上了降書。
這在當時是一個普遍現象。由於郡級大戰通常集中兵力於幾個關鍵縣城,這些縣城要麼是戰略要地,要麼是一郡的行政中心,城牆往往高大堅固。相比之下,其他縣城在大戰結束後,除非戰敗方仍有兵力駐守,否則通常會主動歸順。
以雩婁縣為例,它原本只是袁術出征時的一個糧草轉運站,土質城牆低矮簡陋,內部僅有數百名縣兵,戰鬥力微不足道,主要負責維持縣內治安。因此,當張固大軍壓境時,縣令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投降。張固則繼續留任他為縣令,因為這些縣令經驗豐富,且張固暫無合適人選替代。
除非遇到民怨沸騰的官員,否則張固並不打算對他們進行更迭。大軍駐紮在雩婁縣後,張固立即派出斥候打探安豐縣的情況。
目前,安豐縣集結了雷薄率領的五千人馬。這可能是袁術對上次失敗心有不甘,企圖在廬江郡埋下伏筆,為下一次攻打廬江做準備。
此刻,張固與郭嘉正對坐暢飲,酒香四溢。張固舉杯一飲而盡,隨後向郭嘉問道:“奉孝,對於即將到來的戰事,你有何高見?”此時,四周唯有他們二人的身影,郭嘉再度展現出他那放蕩不羈的性情,斜倚著身軀,顯得格外愜意。
聽聞張固之問,郭嘉嘴角勾起一抹笑意,道:“主公何須多慮?袁術新敗,定會元氣大傷,無暇他顧。雷薄孤軍奮戰,只要我們善用新置的回回炮,轟擊城牆,他必不能持久!”
張固聞言,點頭稱是,正欲繼續言談,卻見趙雲匆匆入門,稟報道:“主公,門外有一青年求見,自稱是從安豐縣遠道而來,欲投軍效力。”
張固滿心疑惑地問道:“子龍,那究竟是何人?可曾報上姓名?”趙雲恭敬地回答道:“主公,此人自稱名曰丁奉,字承淵。”
竟是丁奉!此人張固自是知曉。於三國前期,他僅是東吳麾下一名微不足道的小將,曾先後效力於大將甘寧、陸遜、潘璋等人麾下。然而,孫權駕崩之後,他竟逐漸嶄露頭角,成為東吳舉足輕重之人。
至吳景帝孫休在位時,丁奉更是智計百出,除掉了權臣孫綝,助力孫休穩坐帝位,後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