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公務,亟待處理。不便再叨擾張將軍,下次若有機會,定要與張將軍痛飲一番。”
說完,黃祖高聲喝道:“射兒,我們走!”隨即,帶著黃射徑直向府門走去。張固緊隨其後,笑道:“黃將軍慢行,在下略送一程。”
此時,一名僕從急匆匆步入大廳,見到郭嘉,連忙上前低聲稟報。郭嘉聽後,面色瞬間變得凝重。
待張固重返宴廳,郭嘉連忙上前,對張固說道:“主公,長安錦衣衛傳來訊息,董卓已死。”
張固聽聞此事後,僅以平和的語氣詢問:“此事發生在何時?”郭嘉隨即答道:“已逾一月。據傳,董卓斃命之後,郭汜、李傕、樊稠、張濟等人本欲逃逸,卻受一名喚作賈詡之士的勸阻,轉而攻佔長安,現已將天子置於其掌控之下。”
張固聞言,當即決定:“我們進屋詳談。”言罷,他引領劉曄與郭嘉步入後院。
三人圍坐於太守府後花園的石桌旁,郭嘉面露疑惑,問道:“主公,您為何不問及董卓的死因?”張固微笑著回應:“可是呂布所為?”郭嘉聞言,一臉訝異:“主公何以得知?”張固笑道:“此乃吾之推測。奉孝,昔日呂布能反叛丁原,今朝在有心人的挑撥之下,誅殺董卓亦非難事。”
郭嘉頷首贊同:“確如主公所言,此乃王允所施之美人計與離間計組成的連環計,致使二人反目。”劉曄隨即評論道:“看來,王允確為智謀之士,不愧為當朝司徒。”
郭嘉卻嗤之以鼻:“徒有其表罷了。李傕、郭汜上表求赦,他竟拒絕,致使二人引兵直逼長安。最終,王允見抵擋無望,從城牆上躍下,以身殉國。”劉曄接著問:“那呂布呢?”郭嘉答道:“呂布已率軍前往河東。投奔張揚!”
劉曄憂慮道:“主公、奉孝,如今長安城遭遇此番變故,局勢將如何演變?”張固沉穩地說:“子揚,長安之事,與我們相距甚遠,無需過分關注。且李傕等四人,在董卓麾下時,各自為政。危難時刻能聯手應對,如今大權在握,又無明確領頭之人。此時危難尚可聯手!將來大權獨攬定會互相攻伐。董卓遺留下的財富,遲早會被他們耗盡。我們無需介懷。”
郭嘉點頭表示贊同:“確實如此,只可惜揚州與長安相隔甚遠,無法迎接天子至此。否則……”
劉曄沉吟道:“奉孝欲使主公迎奉天子?此事難度頗大,一旦主公迎奉天子,必將置身於風口浪尖,成為眾人攻擊的目標。相比之下,不迎奉或許更為穩妥!除非我們能一舉拿下揚州全境!”
張固微微頷首,介面道:“關鍵在於距離太過遙遠,途中阻礙重重,難以實現啊!罷了,暫且不談此事。我們還是言歸正傳,說說廬江郡的情況吧。”二人聞言,齊刷刷地望向張固,拱手道:“請主公示下。”
張固輕輕擺手,緩緩言道:“子揚,方才我聽陸季寧稟報,袁術大軍敗逃之後,廬江郡已是匪患叢生。此外,我粗略估算了一下,我軍現有大軍四萬,坐擁三郡之地。其中,廣陵一萬,廬江兩萬二,九江尚餘八千,分別為漢升叔父麾下五千,陰陵三千。”
郭嘉微微頷首,言道:“主公之意,莫非是九江郡兵力匱乏?”張固亦點頭附和:“誠然,如今袁術與我等已是不共戴天之仇。儘管他新近折損六萬精兵,然其麾下民眾基數龐大,稍加招募,便可迅速重整旗鼓,捲土重來。”
“吾欲令九江郡徵募五千勇士,以御袁術之患;另遣徐晃和典韋於廬江剿滅賊寇,安定民心。至於水軍,則令其屯駐江畔,對丹陽郡施以重壓,斷不可讓孫策有機可乘,窺探江東諸郡。待廬江局勢平穩,吾便揮師丹陽,與孫策一決雌雄!諸位以為如何?”
劉曄略作沉思,微微頷首,言道:“廬江郡,昔日人煙稠密,計有四十三萬眾。而今歷經此番浩劫,亟需我等妥善安撫。至於征伐丹陽之事,恐怕要待到十月秋收之後了。”
張固聞言點頭贊同:“誠然如此,然則吾輩亦不可稍有懈怠。袁術雖已敗逃,但廬江六安以北數縣猶在其掌握之中,吾則親率子龍,奪取失地。奉孝與吾同行,子揚則煩請留下,助季寧先生一臂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