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在紀靈遺棄的營地中,還發現了大量的糧草輜重等軍用物資。
戰後之際,六安城中的議事大廳內,張固與眾位將領正襟危坐,準備深入探討後續的軍事戰略部署。
張固轉頭面向郭嘉,關切地詢問:“奉孝,關於舒縣的最新局勢,你有何見解?”
郭嘉隨即起身,恭敬地答道:“主公,根據最新情報,袁術在短短數日內,已對舒縣發動了兩次猛烈的攻城行動。”
“所幸的是,舒縣目前仍牢牢掌握在陳溫手中。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皖縣的黃祖已率領全軍離開皖縣,正向舒縣逼近,靠攏。”
張固聞言,點了點頭,沉思片刻後說道:“看來奉孝的計策已初見成效,黃祖終於按捺不住,有所行動了。我們需仔細籌謀,是否應投身到這場前線大戰之中。”
此時,劉曄也起身發表見解:“主公,雖然我軍在前戰中取得了重大勝利,但袁術軍經過連番鏖戰,仍有四萬之眾。而我軍雖加上俘虜已近萬人,但這些新附之眾士氣低落,戰鬥力堪憂。”
“更令人擔憂的是,其中許多人都是袁術近期強行徵召入伍的,他們僅持有一把刀就被匆匆推上戰場。”
張固聽後,卻露出了笑容:“這或許是個積極的訊號,至少說明,即便袁術擁有四萬大軍,其整體戰鬥力也必然大打折扣。”
劉曄接著提出疑問:“主公,若我軍決定前往舒縣,應派遣多少兵力才為合適?”
張固將目光轉向郭嘉:“奉孝,你對此有何看法?”
郭嘉眉頭緊鎖,緩緩說道:“此事頗為棘手。若兵力過多,恐會驚嚇黃祖;若兵力過少,則戰局變數太大。因此,派遣多少兵力,需慎重考慮。”
張固聞言,微笑著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對於此事,我倒有個計策。明面上,我們只派遣五千人馬前往。而剩餘的近三千人,則與三千俘虜一同,由公明留守六安。”
劉曄聞言,不禁露出驚訝之色:“五千人?是否過於單薄了些?”
張固微笑著搖了搖頭:“不,這正是示敵以弱之計。此外,我們還可以調動水軍,給予敵人出其不意的打擊。”
郭嘉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驚喜與明悟:“水軍?主公的意思是,讓水軍沿江而上,直插舒縣後方?”
張固滿意地點了點頭:“正是如此,奉孝真乃吾之知音。我們明面上只帶五千人,而暗地裡,則命令蔣欽、周泰率領六千水軍,沿江而上。待時機成熟,便上岸直撲居巢,與舒縣前線形成夾擊之勢,共同對抗袁術與黃祖。”
劉曄面露喜色,鄭重言道:“主公之策,實為妙算,袁術與黃祖必定難以預料。”
張固隨之挺身而起,語氣堅定地吩咐道:“毅材,你即刻下令,調遣蔣欽統領的巢湖水軍,迅速駛入大江,與周泰部會合。此事務必迅速且準確無誤,不容有絲毫延誤!”
典韋即刻起身,接受命令。張固則神色凝重地宣佈:“各位,請即刻著手準備出征事宜!此戰務必驅逐袁術與黃祖,使其徹底離開廬江郡。唯有如此,我們才能騰出精力,籌劃對江南四郡的佈局。”
眾人聞言,紛紛起身,迅速執行命令。張固隨後背手踱步至窗邊,凝視著天空中悠悠白雲,陷入沉思。
孫策此次提前抵達丹陽,著實出乎張固的意料。對於孫策,張固心中不免存有一絲忌憚。
回顧原本的歷史,孫策僅用五年時間便為東吳奠定了基業。而今,他竟提前三年便擁有了屬於自己的領地,且起點便是一郡之廣。
張固深知,若不盡快解決廬江郡的諸多事務,一旦給予孫策絲毫喘息之機,他或許會帶給張固意想不到的驚變。
屆時,再欲剿滅孫策、統一江東,必將耗費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到那時,又何談籌劃徐州與荊州呢?
此次孫策提前建功立業,背後定有高人指點。周瑜,是你嗎?那個張固自始至終渴望結交,卻遺憾錯過的英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