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迭代數次。”
“從先前儒家,到漢末儒家,再到魏晉儒家,而後是程朱理學......”
“儒家從不僵化!”
“哪怕是風雲如何變遷,儒家永遠在與時俱進!”
而此時,任以虛卻是緩緩搖頭說道:“儒家是在變,但變得,只是表,而不是裡。”
“不管再怎麼變,儒家依然是那個儒家,是那個......一切以維護穩定為重的儒家啊。”
“若只是如此,倒也罷了。”
“偏偏華夏文明還有另一個致命缺點。”
“這缺點跟儒家相互配合,華夏必將落於萬劫不復之地!”
聽到這裡,眾人頓時神色大變,什麼缺點這麼嚴重!
而朱元璋更是神色震驚的說道:“難道還是因為地理環境?”
“莫不是長江黃河......會斷流?”
地理決定了華夏文明的興盛。
莫非地理也能決定華夏文明的衰敗?
也只有長江黃河發生大變,才會讓華夏陷入絕境吧..
朱元璋很自然的就產生了如此想法。
這可是事關華夏未來前途,已經不只只關乎於大明一朝。
眾人都是目光灼灼的看向任以虛,等待著他的答案。
可此時......任以虛卻是搖搖頭說道:“錯,但也不是全錯。”
“這致命缺點,確實是地理環境,但卻並不是因為長江黃河,哪怕是再過個幾百年,長江黃河,也不會斷流。”
“真正的原因是......華夏疆域,實在是太大了!”
“疆域大?這不是好事嗎?”
朱元璋滿臉都是不解之色,卻感覺越來越跟不上任以虛的思路了。
而任以虛卻是感慨說道:“以前是好事,但未來......卻是未必。”
“所謂福兮禍所依。”
“華夏的疆域實在是太大,大到天下人都以為,華夏就是天下,大到足以滿足任何皇帝的雄心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