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八章 宋太祖趙匡義貼(下)(1 / 2)

兵變的影響:

政權和平交替:陳橋兵變從本質上來說是一次軍事政變,雖然它與以往很多透過血腥廝殺奪取政權的方式不同,幾乎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亂,是相對和平地實現了政權的更迭,使得開封城以及後周的大部分地區避免了戰火的破壞,對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有一定積極意義,但是它終究是一場兵變。

所以,它深深影響著北宋王朝的治國理念。

趙匡胤隨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中央集權,這些措施可以說是貫穿了整個南北兩宋的政治生涯,也為以後的兩宋覆滅從一開始就埋下了伏筆。

961年:宋太祖趙匡胤透過“杯酒釋兵權”,解除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人的兵權,讓他們出守地方擔任節度使等職務,同時另選資歷淺、威望低的人擔任禁軍將領,加強對禁軍的掌控。

杯酒釋兵權——宋太祖趙匡胤透過酒宴威逼利誘高階軍官交出兵權的一次政治事件。

趙匡胤自己就是透過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方式奪取後周政權而當上皇帝的,所以他深知武將手握重兵對皇權的潛在威脅,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穩固統治,決定採取措施解決武將專權問題。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宋太祖趙匡胤召集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武將喝酒。酒酣之際,趙匡胤唉聲嘆氣,向將領們訴說做皇帝的難處,擔心手下人也會效仿他們當年擁護自己那樣,被部下“黃袍加身”,奪取皇位。這些武將聽後驚恐萬分,紛紛表態願意交出兵權,告老還鄉,安享富貴。趙匡胤則順水推舟,賞賜給他們大量的財物、田產等,讓他們解除了兵權,到地方上去做沒有實際兵權的節度使等官職。

開寶二年(公元969年),趙匡胤又用同樣的方法,罷去了一些藩鎮將領的兵權,進一步加強了中央對軍隊的控制。

這種事情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就是加強中央集權,透過“杯酒釋兵權”,北宋收回了武將的兵權,把軍事權力集中到中央,改變了唐末以來武將專權、藩鎮割據的局面,使得宋朝的政局在較長時間內保持相對穩定,為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趙匡胤以相對溫和的方式解決了武將問題,沒有透過大規模殺戮等血腥手段來收回兵權,避免了統治集團內部可能出現的劇烈動盪和矛盾激化,維護了政權內部的團結。

壞處就是軍事方面的削弱,大量有經驗的武將被解除兵權後,宋朝軍隊的戰鬥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而且此後宋朝實行“更戍法”等軍事制度,兵將分離,導致軍隊指揮不靈、作戰能力下降,在面對遼、西夏等外敵時,往往處於劣勢,長期受到外部軍事威脅。

這還不是最壞的,最壞的是隨著朝廷對武將的提防,整個大宋社會層面“崇文抑武”風氣漸盛,這一事件也開啟了宋朝“崇文抑武”政策的先河,使得社會上重文輕武的風氣越來越濃厚,文人地位不斷提高,武將地位不斷下降,直接影響了國家尚武精神的培養,國防建設長期受到阻礙,得不到長遠發展。

總之,“杯酒釋兵權”是宋朝歷史上一個極具影響力的重要事件,對宋朝的政治、軍事等諸多方面都有深遠且複雜的影響。

963年- 970年:陸續開展統一戰爭,先後消滅荊南、湖南、後蜀、南漢等割據政權,基本控制了南方地區,為進一步統一全國奠定基礎。

975年:宋太祖派大將曹彬等率軍攻滅南唐,南唐後主李煜被俘,南方地區至此基本納入北宋版圖。

976年:宋太祖趙匡胤突然駕崩,其弟趙光義(原名趙匡義)即位,是為宋太宗。關於趙匡胤的死因,後世有諸多猜測,留下“燭影斧聲”這一歷史疑案。

燭影斧聲——是北宋初期的一樁千古疑案,也叫“斧聲燭影”,它關乎宋太祖趙匡胤之死與宋太宗趙光義繼位的合法性等諸多疑問。

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宋太祖趙匡胤病重,於是召集晉王趙光義入宮議事。當時左右侍從都被屏退,只能遠遠看到燭影之下,趙光義時而離席,有躲避的樣子,之後又聽到有類似斧子戳地的聲響,同時太祖大聲說:“好為之,好為之!”(也有記載為“好做,好做”)。等到這一夜過去,天快亮的時候,宋太祖趙匡胤就駕崩了。

隨後,趙光義就在靈前即位,成為了宋太宗。

疑點與爭議

繼位的倉促性:按照常規的皇位繼承製度,宋太祖趙匡胤是有兒子的,比如趙德昭、趙德芳等,即便太祖去世突然,也應該是優先考慮兒子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