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遙遠的吐谷渾之地,戰事的硝煙剛剛開始消散。周圍是他那二十餘萬的雜畜,哞哞哱哱之聲在空曠的原野上回響,這些牲畜多得讓人發愁,搬都搬不完。
就在這時,薛萬均等人快馬加鞭趕到。薛萬均勒住韁繩,看著眼前的場景,大聲笑道:“哈哈,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咱們一起把這些牲畜弄走。”
眾人七手八腳地忙活起來,將牲畜一股腦兒地驅趕至大軍營地,等待李靖發落。
李靖正在營帳中檢視地圖,聽聞先鋒得勝歸來,且帶回如此多的戰利品,那飽經風霜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喃喃自語道:“此番出征,總算不辱使命。”
此時,侯君集等人也進展順利,他們越過星宿川,一路進軍至柏海,與李靖順利合軍。一時間,各路將帥紛紛趕來集合,那場面好不熱鬧,大軍的氣勢如排山倒海一般。然而,只有高甑生遲遲未到。
李靖皺起眉頭,心中有些擔憂,也有些不滿。等了兩日,才看到高甑生慢悠悠地趕來。李靖面色一沉,責備道:“甑生,你為何姍姍來遲?此次出征,軍令如山,你這般拖延,若是誤了大事,該當何罪?”
高甑生心中不悅,卻也不敢當面頂嘴,只是低下頭,眼中閃過一絲怨恨,心中暗自想道:“李靖,你如此當眾斥責我,讓我顏面盡失,我定不會放過你。”
過了些日子,李靖準備繼續追擊敵軍,徹底消滅吐谷渾的殘餘勢力。可高甑生卻心懷鬼胎,他暗中活動,在諸將之間煽風點火,試圖讓大家一起違抗李靖的命令,以此來阻撓大軍前進。他對一些將領說:“咱們已經打了這麼久,也勝了,再追下去,萬一有什麼閃失,可就前功盡棄了。而且,那吐谷渾之地,環境惡劣,咱們何必再去吃苦頭呢?”有些將領被他說得有些動搖。
就在這時,巧的是吐谷渾遣使來到軍中。使者跪地,呈上降表,言辭懇切地說道:“大唐將軍,我國願舉國請降。這表文乃是慕容順寫就,我國因兵敗主亡,深知繼續抵抗只有死路一條,還望將軍接納。”
李靖接過表文,仔細詢問使者來歷。原來,伏允可汗自縊而死,伏允之子慕容順為大寧王,當時不在軍中,聽聞父親死訊後,急忙趕去奔喪。吐谷渾國內認為此次兵敗主亡,全是天柱王一人的過錯,於是擁戴慕容順為主,殺了天柱王,奉表向唐師投降。
李靖得知這些情況後,沉思片刻,決定令飛驛馳奏朝廷。不久,朝廷有詔傳來,封慕容順為西平郡王,仍得統轄舊部。並且命令李大亮駐兵數千,暫作聲援。而李靖以下的將領,則一律班師還朝。
大軍緩緩開拔,向著長安的方向前進。一路上,士兵們有說有笑,都盼望著早日回到家鄉。有計程車兵興奮地說:“終於可以回家啦,我都快忘記長安的樣子了。”有的則憧憬著:“回去可得好好吃一頓,再抱抱我的妻兒。”
李靖班師回朝,一路上,百姓夾道歡迎。到達長安後,舉行了盛大的慶典。李世民親自為李靖等人授勳,稱讚他們為大唐的英雄。
李靖與侯君集等將領歸還兵符後便入朝復旨。朝堂之上,氣氛莊重而熱烈。太宗李世民端坐在龍椅之上,看著這些凱旋的將領,眼中滿是欣慰與自豪。他一一慰勞諸將,說道:“各位將軍此次出征,勞苦功高,朕心甚慰。待論功行賞之後,你們都可好好休息。”在慶功宴上,李靖向李世民講述了戰爭中的點點滴滴。
李世民感慨地說:“藥師啊,此次出征,你功勞甚大。”
李靖連忙跪地:“陛下過獎了,這都是將士們用命,臣不敢居功。”
隨後,便開始犒賞眾人,根據功勞大小,賞賜各有不同。
就在大家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時,突然,高甑生站了出來,他神色慌張,卻又強裝鎮定地說道:“陛下,臣有要事稟報。李靖他……他謀反!”此語一出,朝堂上頓時一片譁然。大臣們交頭接耳,面露驚愕之色。
太宗眉頭一皺,臉色變得陰沉起來,他嚴肅地問道:“甑生,你可有證據?休要胡言亂語。”
高甑生急忙說道:“陛下,臣有證據,廣州刺史唐舉義可為微臣作證。”
李治站在一旁,瞪大了眼睛,心中滿是疑惑。他心想:“李將軍怎麼會謀反呢?其中必定有詐。”
他看向李世民,李世民的眼神中也透著一絲懷疑,但作為帝王,他深知此事不可輕信,於是下令有司徹查此案。
負責調查的官員們不敢懈怠,立刻展開行動。他們四處尋找線索,詢問證人,然而,經過一番仔細的勘驗,卻毫無實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