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附近,天色已暮。伏允居住帳中,正想安寢,突然,一個衛兵衝進來:“可汗,不好了,唐軍殺來了!”伏允大驚失色,還沒等他反應過來,只聽帳外喊聲大起,鼓角齊鳴,四面八方的唐軍,如天兵天將一般,殺入帳中來了。
長安宮中,李治每天都在盼著前線的訊息。他在御花園裡,對身邊的皇后說:“也不知道李將軍他們現在怎麼樣了,有沒有抓到伏允啊?”
皇后笑著回答:“殿下,您別太著急,前線若有訊息,陛下會第一時間知道的。”
再說前線,李靖在此次吐谷渾之戰中的做法,可真是盡顯名將風采。
在戰略方面,他有著精準的局勢判斷。
對於敵我態勢,李靖心裡跟明鏡似的。他深知吐谷渾雖有一定的軍事實力,但內部並非鐵板一塊。那吐谷渾的可汗伏允昏庸,權臣天柱王弄權,統治階層矛盾重重。而且在與唐朝的長期對峙中,吐谷渾的國力也有一定消耗。而大唐,經過這些年太宗陛下的英明治理,國力強盛,百姓富足,糧草充足,軍隊也是訓練有素,戰鬥力強,具備遠征作戰的能力,所以李靖才堅定了出征的決心,一點都不含糊。
在廟算籌策、充分準備上,李靖更是做得滴水不漏。他知道長途遠征,物資就像士兵的命根子一樣重要。他對負責後勤的官員說:“這次出征,物資可不能出一點差錯,要確保唐軍在作戰過程中不會因物資短缺而影響戰鬥力。多準備些,有備無患。”同時,他還精心組織了龐大的後勤隊伍,安排得明明白白,保障物資的運輸和供應。
選拔精銳部隊的時候,李靖從各軍中挑選出精銳士兵組成遠征軍。他在兩天之後組織了一次簡單的閱兵,看著這些士兵一個個身姿挺拔,眼神堅定,那身體素質好得沒話說,戰鬥技能也是槓槓的。而且紀律性強,執行力高,李靖知道,只有這樣計程車兵,才能在艱苦的作戰環境中保持戰鬥力,不辱使命。
在真正與吐谷渾碰一碰之前,李靖早就派人去打聽訊息了,知道吐谷渾和周邊一些部落有矛盾。於是,他就派能說會道的使者去那些部落,又是送禮物,又是談合作,目的就是分化瓦解敵人。像對党項、白蘭羌等部落,那是下了不少功夫。他對使者說:“一定要爭取到他們的支援或者讓他們保持中立,這樣就能孤立吐谷渾,為我們的進攻創造有利條件。”經過一番努力,還真有不少部落站在了大唐這邊,吐谷渾的戰略縱深就被削弱了。
李靖的戰略目標可不僅僅是擊敗吐谷渾的軍隊,他想得更遠。他要徹底征服吐谷渾,讓它成為唐朝的附屬國。所以,在作戰過程中,他一邊指揮大軍進攻,一邊還想著政治攻心。他對將士們說:“我們不僅要打敗他們的軍隊,還要爭取吐谷渾民眾的支援。大家要注意,不要隨意傷害百姓,要讓他們知道,大唐是來給他們帶來和平的。”這樣,戰後統治起來也能更順利些。
前線的戰鬥還在繼續,而李靖的這些戰略和戰術,就像一盞明燈,指引著唐軍走向勝利。將士們也都信任他,跟著他的指揮,奮勇向前,為了大唐的榮耀,為了邊境的安寧,他們無所畏懼。
在突倫川的戰場上,伏允的營帳一片混亂。伏允驚慌失措地大喊:“快,擋住唐軍!”可他計程車兵們早已亂了陣腳。契苾何力一馬當先,衝入敵陣,他揮舞著武器,大聲喊道:“吐谷渾計程車兵們,你們已經被包圍了,放下武器,饒你們不死!”一些吐谷渾士兵開始動搖,紛紛放下武器投降。
薛萬均看到這一幕,對薛萬徹說:“兄弟,看來這次我們能成功了。”
薛萬徹點頭:“是啊,多虧了何力。”
李靖也率軍趕到,他看著戰場上的局勢,對身邊的將領說:“不要鬆懈,繼續進攻,一定要抓住伏允。”
在混亂中,伏允帶著幾個親信趁亂逃走。契苾何力發現後,立刻追了上去:“伏允休走!”
伏允拼命逃竄,他邊跑邊想:“都怪天柱王,把我害成這樣,這次要是能逃脫,定要找他算賬。”
唐軍在後面緊追不捨,經過一番追逐,終於在一個山谷裡堵住了伏允。伏允看著周圍的唐軍,知道自己走投無路了。他絕望地說:“罷了,罷了,這是天要亡我。”說罷,伏允可汗在窮途末路之下,自縊而死。
訊息傳回長安,整個大唐都沸騰了。百姓們湧上街頭,歡呼慶祝。李治興奮地跑到李世民面前:“父皇,我們贏了!我們贏了!”
李世民哈哈大笑:“好!快傳朕旨意,大軍凱旋之日,朕要親自迎接,重重獎賞將士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