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長安皇宮,暑氣像個頑皮的孩子,遲遲不願離去,在宮牆間、迴廊處逗留徘徊。但此刻的皇宮卻籠罩在莊重又略顯沉悶的氛圍中,彷彿連陽光都知曉這皇宮中瀰漫的憂愁,變得小心翼翼。宮殿內,靜謐得如同深夜的湖面,只有偶爾太監宮女匆匆而過的腳步聲,像是石子投入水中,短暫地打破這份寂靜。
太上皇李淵臥病在床,身體不適讓他往日的威嚴減了幾分,更多的是虛弱。太宗李世民守在床邊,衣不解帶,親自侍奉湯藥,雙眼佈滿血絲,卻仍不離左右。他眼神中滿是擔憂,那是兒子對父親深深的眷戀。他小心翼翼地端著藥碗,彷彿那碗裡盛著的是稀世珍寶,輕聲對李淵說:“父皇,兒臣來喂您吃藥了,這藥雖苦,卻對您身子有好處,您一定要早日康復啊,兒臣還想和您一起在御花園賞花呢。”
李淵微微睜開眼睛,那眼神有些迷離,卻努力擠出一絲虛弱的笑:“二郎,難為你了。朕這身子,怕是不中用了。”
李世民趕忙說道:“父皇,您別這麼說,您吉人自有天相,定能康復如初。您可是咱們大唐的中流砥柱,可不能倒下。”
一旁的宮女們看到這父子情深的場景,都不禁悄悄抹淚。一個小宮女抽泣著對旁邊的同伴說:“陛下對太上皇真是孝順。”
另一個宮女點頭應道:“是啊,在這宮廷之中,真情委實難得。”這一情景也傳遍了宮廷內外,大臣們紛紛讚歎太宗的孝道。
在朝堂上,一位大臣對另一位大臣說:“陛下如此至孝,實乃我大唐之福啊。”
民間也傳為佳話,百姓們在街頭巷尾議論著:“陛下親自侍奉太上皇,真是至孝之人啊,實為我等楷模。”
九月,秋風漸起,宛如一位無情的使者,吹落了御花園樹上的黃葉。那些黃葉像是一隻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在空中劃出悲傷的弧線。天空中偶爾飛過幾只南遷的大雁,發出陣陣哀鳴,似乎在為即將發生的事而悲鳴,那聲音在空曠的天空中迴盪,更添幾分淒涼。
太上皇李淵的病情愈發加重,整個宮廷都沉浸在緊張和憂慮之中,就像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海面,暗潮湧動。李世民在朝堂之上,神色凝重得如同烏雲密佈的天空,他宣佈:“朕決定大赦天下,以求上天保佑太上皇康復。這是朕的一片孝心,希望能感動上蒼。”
大臣們紛紛跪地高呼:“陛下仁慈,太上皇定能得神靈庇佑。陛下此舉,定能讓上天感受到您的赤誠之心。”
李世民回到後宮,獨自一人在房間裡,對著窗外的天空,心中默默祈禱:“上天啊,若能讓父皇康復,朕願付出任何代價。此次大赦天下,只求您能眷顧父皇。”他深知大赦天下這一舉措影響甚大,但為了父親,他毫不猶豫,就像一個堅定的守護者,不惜一切代價保護自己珍視的東西。
而在皇子們居住的宮殿中,李治還是個年少懵懂的孩子,他拉著大哥李承乾的衣角,眼中滿是驚恐,就像一隻受驚的小鹿:“大哥,爺爺他會好起來嗎?我不想爺爺離開我們。”
李承乾摸摸他的頭,安慰道:“三弟,我們一起為爺爺祈福吧。爺爺那麼堅強,一定會好起來的,就像太陽每天都會升起一樣。”
十月的長安,寒意漸濃,清晨的大安宮像是被一層薄紗籠罩,那是寒冷的薄霧,透著一股說不出的淒涼。宮中的燭火在風中搖曳,那微弱的火苗像是在與寒風做著最後的掙扎,彷彿隨時都會熄滅,帶走這僅有的一絲溫暖。
太上皇李淵在大安宮去世,享年七十一歲。李世民在李淵身旁,如遭雷擊,呆立當場,淚水奪眶而出:“父皇……”他的身體微微顫抖,心中滿是悲痛和自責,儘管早已知道父親病情嚴重,但當這一刻真正來臨,他還是無法接受。
皇室成員們也都趕來,哭聲在宮中迴盪,此起彼伏。李治年紀雖小,但也感受到了這濃濃的哀傷,他哭著問母親長孫皇后:“母后,爺爺走了,我們怎麼辦?我不想爺爺走。”
長孫皇后摟著他,眼中含淚,聲音有些哽咽:“孩子,我們要為爺爺好好送別,讓爺爺走得安心。爺爺在天上也會看著我們,保佑我們的。”
李淵去世的訊息如同平地一聲驚雷,瞬間傳遍整個大唐,整個國家都陷入了悲慟之中。朝廷舉行了隆重的葬禮,朝廷上下一片肅穆,大臣們身著素服,腳步匆匆卻又沉重地趕往宮中,那素白的身影在宮中穿梭,像是一群悲傷的幽靈。
李世民作為兒子,為太上皇守孝,他身著麻衣,面容憔悴得如同枯萎的花朵,暫停一切娛樂活動。他下令宮廷內外都要以最莊重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