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但還是安慰道:“別怕,有陛下在呢,陛下一定會保護我們的。”
房玄齡在史館中翻閱古籍,他的額頭上佈滿了汗珠,時間緊迫,他必須儘快找到有用的資訊。終於,他找到了一些關於前朝應對日食的記載,趕忙回到朝堂向李世民稟報。
房玄齡一臉凝重地拱手施禮道:“啟奏陛下,據古籍所記載,每逢日食之際,朝廷理應舉行一場規模宏大且莊重肅穆的祭祀儀式,以此向那高高在上的天地神明虔誠懺悔,並祈求上蒼能夠大發慈悲,消弭即將降臨世間的種種災禍啊!與此同時呢,微臣斗膽懇請陛下頒下一道詔書,深刻自責反省,如此一來方可安撫天下萬民之心吶。”
李世民聽後微微皺眉,沉默不語,過了好一會兒才開口說道:“朕自登基以來,兢兢業業治理國家,從未有過半分懈怠疏忽之處,更無任何過錯可言,又何須下詔罪己呢?這豈不是令朕平白蒙羞嗎?”
這時,魏徵趕忙向前邁進一步,躬身施禮後言辭懇切地解釋道:“陛下聖明,但此次日食乃是罕見天象,難免會引起民間恐慌和不安情緒。而陛下若能順應古制下詔罪己,雖只是一種形式罷了,但卻可以藉此向黎民百姓充分展示出您對這神秘莫測的天象所懷有的敬畏之心吶。這樣做不僅能夠讓百姓深切感受到陛下與他們同甘苦、共患難之情誼,更有助於穩定人心、鞏固江山社稷呀!還望陛下三思而後行啊。”
李世民聞聽此言,不禁陷入深思之中。他深知魏徵所言不無道理,於是點了點頭,表示認同道:“也罷,既然眾愛卿皆認為此舉有益無害,那朕便依從你們的建議行事吧。禮部諸官速速著手籌備祭祀相關事宜,務必確保萬無一失;另外,著中書舍人儘快將罪己詔擬定妥當呈上來給朕審閱。”
接到旨意後的禮部官員們不敢有絲毫怠慢,立刻風風火火地行動起來。只見這些官員們忙前忙後,指揮著眾多工匠和侍從搬運各種精美的祭祀用品,並按照嚴格的禮儀規範擺放整齊。整個天壇頓時變得熱鬧非凡,一片繁忙景象。整個天壇被裝點得莊嚴肅穆,巨大的祭臺上擺滿了牛羊豬等祭品,香爐中燃起的香菸嫋嫋升騰,在昏暗的天空下瀰漫開來。
李世民身著素服,帶領群臣來到天壇。他神色莊重地走上祭臺,向著天空深深一拜,說道:“朕李世民,承上天之命,治理大唐。今有日食之象,朕惶恐不安。若朕有失德之處,願上天降罪於朕,勿傷我大唐百姓。”
群臣和百姓們也都紛紛跪地,跟著祈禱。一時間,祈禱聲在天壇上空迴盪,彷彿要衝破那籠罩天空的黑暗。
祭祀結束後,天空中的日食也漸漸結束,太陽重新露出光芒。百姓們歡呼雀躍,紛紛稱讚李世民的聖明和朝廷的舉措得當。
李世民看著恢復光明的天空,對群臣說道:“此次日食,雖為天象,但也給朕敲響了警鐘。朕當更加勤勉治國,不可有絲毫懈怠。”
大臣們齊聲說道:“陛下聖明!”
然而,在朝堂的一角,也有一些心懷不軌的官員在竊竊私語。
一位官員小聲對同夥說:“這次日食說不定真是上天對陛下的不滿,我們可以暗中煽動一些輿論,看看能不能……”
同夥趕忙捂住他的嘴,緊張地說:“你瘋了?陛下如今威望正盛,你若輕舉妄動,我們都得死。”
回到宮中後,李世民並沒有放鬆警惕。他召集心腹大臣,說道:“日食雖過,但朕擔心有人會藉此生事。你們要密切注意朝廷內外的動向,一旦有風吹草動,立刻稟報。”
大臣們領命而去,開始暗中留意各方訊息。而李世民則回到御書房,繼續處理政務,他知道,作為一國之君,他必須時刻保持清醒,守護大唐的安寧。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朝廷加強了對各地的巡查,確保百姓生活穩定,沒有受到日食事件的太大影響。同時,一些文人墨客也開始創作詩詞文章,歌頌李世民在日食事件中的英明決策,這些作品在民間流傳開來,進一步鞏固了李世民的威望。
長安的酒館裡,一位書生對周圍的人說道:“陛下在日食之時,鎮定自若,舉行祭祀,又下詔罪己,實乃千古明君。我大唐定能長治久安。”
周圍的人紛紛點頭,有人說道:“是啊,陛下如此聖明,是我們百姓的福氣。”
而在宮廷之中,李世民也在思考著如何從這次日食事件中吸取教訓,進一步完善國家治理。他對長孫皇后說:“觀音婢,此次日食讓朕明白,天象雖不可控,但民心可用,只有滿足百姓的需求,才能讓大唐的根基更加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