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醫師等,他依然會藉助他往昔所積累的一些常識,然而他發揮的能力或是表達的方式已然與他人迥然不同。
那往昔人類中鳳毛麟角的一些大師、天才,皆是如此。他們的意識如繁花綻放般膨脹開來,然而回去運用其過去積累的知識時,這些知識的用途以及對知識理解的深度,已然與往昔大相徑庭。這實在是難能可貴。
此時此刻,最需要一位良師益友在側。我往昔曾目睹眾多友人,只因他們突然頓悟,突然豁然開朗,又得老師誇讚,便自以為是地認為自己“見道”了。記得我曾與諸位分享過,有一次我與這位友人懇切交談道:“你尚未達到,你尚未頓悟,你或許只是睜開眼,眨了一下,但是 you're not there yet,你尚未抵達那個境界哦”!這位友人自然心中不快,憤憤不平。說道老師某某人,人盡皆知,談及他有所領悟。為何我卻如此評價他沒有,沒有見道?
我說:“我坐在你身旁,你與我並肩而坐,閒聊交談半個小時,首先,你沒有一分鐘,沒有一秒鐘,你的念頭如瀑布般源源不斷地流淌,永不停歇。而且你看你講話,本是極為簡單的一些觀念,卻被你講得錯綜複雜。宛如流水般奔騰而下,無法停歇。”
我言道:“我端坐於你身側,你那思緒竟如脫韁野馬,須臾未停。且你之表述,猶如迷宮般錯綜複雜,極富邏輯性。如此觀之,想必你尚有諸多未了之事,未竟之務。”
更為關鍵的是,通常而言,倘若一人真正悟道,他對生命的見解絕非特立獨行,仿若非要如何不可,抑或認為此乃捨棄,須將一切棄之如敝履。
實則,你在世間徘徊遊走,終將踏上菩薩之道。何意?
即是說,你深知,一人真正頓悟之際,最終留存的唯有那些特質,此乃我們與生俱來的品性。反反覆覆,所言之不過是波羅蜜六度、十度等諸般特質罷了。
你立於臣服之境,恰似清風拂面。
你斷不可能變得彆彆扭扭,好似與這世界存有隔閡,又似與他人在諸多方面見解迥異。你定然不會如此。你會安於一隅,無需有所作為,亦無甚角色可扮演,更無重大任務亟待完成或執行。
然而,你對一切皆不會拒絕,全然處於一個臣服的境界。他人與你接觸,便會頓感如沐春風,同時知曉你仿若超脫於這塵世之外。
我們這裡猶如潺潺流水,兩個月來不斷地講述著菩薩道,不斷地訴說著,一個人要進行一次偉大的整合。整合恰似倦鳥歸巢,恰似落葉歸根。這個家與世界從未分離!在這個家中,隨時都能體悟到這個世界的真諦。在這個世界裡,也能隨時領悟到家的溫暖。其實,它們之間毫無界限。
勇往直前就好!不必刻意去追求什麼,到最後,一切都是平等的,人生的種種都是平等的。因為它本就虛無縹緲,因為它同等重要,同等不重要。無色無形與有色有形並無差異,這只是我們憑藉分別心營造出的一種錯覺。所以,歸根結底,唯一可能存在的是什麼?唯有平等心!
也唯有如之前所言,承認這一生,種種不過是一個充滿祝福的磁場。是整體在祝福著我們,就看我們是否擁有這份能力,是否擁有這份智慧來接納祝福,領受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