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衛青、霍去病、東方羽再一次在衛青的軍帳中商議
目前,匈奴人越來越狡猾,大部隊躲避的越來越隱蔽,僅僅安排小股騎兵騷擾。拖的時間越久對於大漢軍隊越不利,因為大漢軍隊的糧草補給路線過於遙遠。
這時候,霍去病站出來說到:
“為了改變這種現狀,大漢軍隊可以採取以下策略
首先,加強情報收集工作。派出更多的偵察兵,深入敵境,探尋匈奴大部隊的藏匿之處。同時,利用間諜、內應等手段,獲取匈奴人的行動計劃和部署。
其次,實施誘敵之計。故意示弱,讓小股匈奴部隊嚐到甜頭,引他們上鉤。然後,設下埋伏,一舉殲滅這些敵人,打擊匈奴人的囂張氣焰。
此外,加強自身的防禦工事。在邊境地區修建堅固的城牆、堡壘等防禦設施,增加防禦力量,防止匈奴人的騷擾。
還可以採取外交手段。與周邊的部落、國家建立聯盟,共同對抗匈奴。透過外交壓力,迫使匈奴人不敢輕易發動大規模攻擊。
最後,大漢軍隊要保持高昂計程車氣和堅定的決心。在面對困難時,不退縮、不氣餒,相信自己一定能夠戰勝敵人。
透過以上多種策略的綜合運用,大漢軍隊有望改變目前的被動局面,掌握戰爭的主動權”
衛青點了點頭,認可霍去病的意見
東方羽也就是郭濤也覺得不錯。但是作為一名現代人,覺得僅僅依靠這些是不夠的東方羽清了清嗓子說道:“霍將軍此計甚好,但我還有補充。我們可發展屯田之法,於邊塞之地開墾農田。一來,就地解決部分糧草問題,減少補給線過長帶來的損耗;二來,士兵們忙於農事,也可使匈奴放鬆警惕,以為我軍懈怠戰事。”
衛青眼睛一亮,“此乃良策,只是邊塞之地,土地多貧瘠乾旱,這耕種之事怕是不易。”
東方羽笑道:“衛將軍莫憂。我們可挖掘溝渠,引水灌溉,挑選適宜邊塞種植的作物種子,如粟米之類。再者,可組織當地百姓參與屯田,給予一定報酬,軍民一心,定能成此事。”
霍去病也拍手稱讚,“若真如此,匈奴看到我大漢邊地糧食充足,軍民齊心,定會心生怯意。而且他們本就逐水草而居,一旦我們破壞其牧場,發展起自己的農業,他們只會越發衰弱。”眾人相視大笑,彷彿已看到匈奴敗退的場景,當下便決定著手開展屯田之事。
毫無疑問,這一系列規劃都屬於著眼於長遠發展的永續性戰略部署。然而就在當下,郭濤憑藉著腦海中的深刻記憶,對這些策略做了一番大致闡述:就現階段僅依賴咱們所制定的戰略而言,不僅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最終所能取得的成效也並不顯著。
若想斬獲豐碩且令人矚目的赫赫戰功,似乎目前唯一的策略便是奇襲。
奇襲?
衛青和霍去病眼前一亮
“快說說,怎麼搞奇襲?”衛青和霍去病說道。
郭濤說到:“目前匈奴知道我們的大軍,所以在大軍所到之處,都安插了眼線,而大部隊則躲在暗處,讓我們無從下手。”
霍去病笑著說:“這個情況我知道,但我們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啊”
郭濤忽然嚴肅起來,然後說到:“那我們就以衛將軍的大軍為誘餌,吸引匈奴大軍的注意,而霍去病將軍則千里奔襲,直達匈奴的老巢,把他們的老家端了,這樣就不愁匈奴人不敗”
“千里奔襲?
可是你考慮過糧草
和補給怎麼辦?”
衛青問道
郭濤笑著說:“這個問題,或許霍去病將軍有辦法”
衛青盯著霍去病,然後吃驚的盯著霍去病,
“你有辦法?霍去病?”
霍去病被兩個人盯著,有點羞澀,然後靦腆的說到
“我仔細觀察過匈奴人,為什麼匈奴人沒有糧草卻能千里奔襲,主要有兩個原因。”
“什麼原因?”
衛青和郭濤同時問道
“因為匈奴人主要依靠以戰養戰,在運動中靠捕獲敵人的糧草補給,另外一個就是攜帶大量的肉乾,這樣在路上邊騎馬邊吃,只需在沿途補充飲水就可以”
衛青繼續問
“你可知道長途奔襲千里大約需要10天左右,不要說你們人受得了,馬也受不了啊”
霍去病拿起水杯,喝了一口水
緩緩說到:“這個我考慮過,我們可以一人攜帶兩匹馬,每間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