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虧一簣?
面對著雨晴和劉錡二人的鼓勵或者是鞭策,趙構心中又何嘗不知呢!
只不過此時革新變法和朝堂整頓初顯成效,未來的路到底能走成什麼樣子,還不得而知。
眼下最重要的還是勵精圖治,不要被很多的因素干擾了中興這件最大的正事。
因此趙構並不在乎自己的虛名,而更為重要的是中興大宋繼而一雪前恥。
“這海鹽乃是天賜我大宋,鹽城地處邊境,劉卿可要力保楚州,切莫斷送了財源!”
對於鹽城這座聚寶盆,趙構自然不會輕視怠慢,但其所處的地理位置確實也有些尷尬。
如若金人真的偷襲,那麼很容易就把這路財源給斷送。
大宋從徽宗手中便已經出現嚴重的財政危機,雖然國家稅收龐大,卻因整個利益階層和對外納貢支出而讓國庫捉襟見肘。
那個時候整個朝堂的財政收入便是嚴重依賴鹽稅,何況那時坐擁廣袤土地,資源稟賦自然是比眼下偏居一隅的要強上不少。
“官家所言甚是,鹽城這風貌看樣子已有聚財之像,臣定當做好防禦為朝廷堅守這聚寶盆!”
大宋朝廷的眼下困局最大的問題便是財力,雖然革新變法讓財源四處開花,但每一路財源都是不容忽視。
劉錡自然非常清楚這其中的道理,做為一路元帥畢竟是守土有責,不僅僅為天子守國門,還要為天子守財門。
“鹽鐵自管子始,興於漢武帝之時,歷朝歷代皆為國家財政之根本。國家之爭,歸根結底為國力之爭。何為國力,一曰稟賦,乃是上蒼恩賜,二曰國制,乃是革新變法而圖強。”
“既然鹽稅為國庫充盈之本,自然朕要重視,眾卿同樣也要重視!”
當時管仲提出來的便是的鹽鐵專營,是指鹽鐵由民間自由生產,但是必須透過國家統一收購,並且國家利用控制產量和銷售來控制價格。
這樣的方式一直為歷朝歷代所推崇,自然也就為歷朝歷代產生了巨大的國家財富,只不過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特色而已。
“如官家所言,管子曾提出過“官山海”之國策。山即為鐵礦,海即為海鹽,乃是寓稅於價,繼而取稅於無形。”
虞允文不失時機的說道,他也是利用這麼好的機會向官家宣揚賦稅的合理徵收之道。
管仲提出的收稅方式反對向樹木、六畜、人口抽稅,而將稅收取之於價值更高且無形的礦產資源之中。
透過以這種將稅收隱藏在價格中的方法來增加國庫收入,比直接有形的稅收收入多,且不易被民眾察覺和反抗。
這樣的方式同樣對於民眾的盤剝會減輕,也讓民眾能夠得以休養生息,從而得以迴圈往復。
如果一味的對於民眾過於徵收苛捐雜稅,便是施行暴政,從而會引起民變和影響朝堂安危。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山河湖海自然皆為國家之資源稟賦,皆為朕之大宋可用之物。”
“虞卿所言之深意朕心中明白,光靠對黎民百姓土地食糧之抽剝難以富國,徒增民眾之負擔而已。只有靠百業和資源,靠市舶貿易所產生之稅賦,方可為我大宋萬世基業之本。”
趙構對於虞允文所言的取稅於無形,還是非常的認同。
他深知眼下的大宋土地已非徽宗時期可比,人口同樣也銳減不少。
一旦要富國,光靠從黎民百姓手中層層盤剝是難以實現的,甚至還會造成大量的民變從而危及國本。
只有利用資源從而形成專賣和稅收,只有大量鼓勵手工業和作坊產生的市場需求產生的稅收,只有透過市舶貿易產生的鉅額利潤和稅收,才是讓國家中興強盛的根本之道。
“官家所言乃是明君之道,臣替天下百姓在此謝過!”
虞允文知道自己此時說這個話有些突兀,但是對於官家方才的言論,他是發自內心的讚歎和欽佩。
一國之君能夠循序漸進,懂得固本寬民,明白與民爭利沒有出路,自然是經歷過大徹大悟之後的境界使然。
要知道君王深居宮中,很多時候得到的訊息和奏疏都是報喜不報憂,有的甚至是過濾了的假訊息,因而對於外界的資訊瞭解乃是十分有限。
並且君王身在局中,很多時候難以跳出局中去看待事物,所以基本上是站在朝廷角度而非百姓角度去所思所行。
而趙構的這番話明顯是掌握了大量真是資訊之後,並且能夠既考慮朝廷又站在百姓角度去看待,這本身就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