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1 / 2)

可有來歷?

趙構為什麼會比較關注省試的名次,因為省試的前幾名或許很大機率就是殿試的前幾名。

提前瞭解一下這些人的背景,或許在殿試選取名次之時會更為熟悉一些。

也正是因為前幾名很有可能成為自己的心儀之人,他才會更加關注其背景,以便在殿試的名次錄取上有所側重。

趙構此時認為,殿試更多的是發現能夠為自己所用的人才,忠誠第一,才幹第二,至於詩詞歌賦和經史子集這些都沒有策論來得重要。

“啟稟官家,省試第一名林升,溫州府平陽人氏。詩賦與經義皆為第一,策論第三。第二名李浩,臨川人氏,詩賦、經義與策論皆為第二。第三名虞允文,隆州仁壽人氏,策論第一,經義第三,詩賦第五。”

“林升家世乃是鄉儒,父祖皆並無為官經歷。李浩家世亦為鄉儒,父祖亦皆無為官經歷。虞允文乃是唐時虞世南後人,父祖皆為仁壽小吏。”

禮部尚書劉大中對於省試的前幾名印象非常深刻,趙構問起來自然也是對答如流。

趙構一聽,總覺得這個林升好像在哪裡聽說過,但又一時半會想不起來。

而這個虞允文策論第一的成績和名臣之後的家世,讓他自然是格外留意。

“哦,這林升看來是飽讀詩書且文采翩翩之士,策論是如何應答?”趙構問道。

詩詞和經義能夠都拿省試第一,文學功底自然是無話可說,但至於策論怎麼樣就要看個人的認知和見解了。

“回稟官家,這林升確實有才,詩賦與經義頗有造詣,第一確實無可爭辯。省試策論題目為“刑賞忠厚之至論”,林升認為刑法無論忠厚,皆已鎮服其罪而不讓其犯。也算中規中矩,因此策論乃是第三。”

“只是此人稍顯爭議,對於朝政似乎有些微詞。”劉大中回稟道。

看得出來林升的詩詞確實能夠入得了考官的法眼,但對於策論似乎對比其詩賦還是有些差距。

“對朝政有些微詞?是何微詞?”

趙構聽到省試第一對於朝政有不同意見,這個事情可是對於人才選拔而言很重要。

類似後世的政治見解一樣,你都不能和朝廷保持政見統一,那這樣的人對於統治者而言寧可不用。

“林升之前寫過一首詩,在士子間流傳甚廣。其內容有些對朝政不滿之意,但出於愛惜人才,諸考官還是未曾將其圈出。”

“寫的是何詩?其中兩句是不是“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劉大中說的寫詩,讓趙構一下子想起來在西湖偶遇的那個年輕人,對那首詩至今都是記憶深刻。

“啊,官家聖明,正是此詩!”劉大中見狀趕緊回應道。

“嗯,此詩雖有透露些不滿,但亦是出於愛國之心,無礙無礙!”

回想起林升吟誦這首詩的時候,趙構也算是親歷者,在那樣的氛圍中自然是感同身受。

不過這些話他暫時還不能說出來,以免讓考官產生眷顧之感。

“這虞允文策論第一,有何高論?”趙構繼續問道。

他想看看這策論第一計程車子有什麼驚人的言論。

“虞允文已過而立之年,憑藉祖蔭為仁壽小吏。父有重疾而母已仙逝,為了照顧父親久未調官。不知何故今年卻參加科舉。”

“其詩賦與經義皆算尚可,策論卻是難得一遇之大才。其言論“刑疑付輕,賞疑從眾,忠厚之至。”。結論為四字,“疑罪從輕”。”

劉大中對於虞允文也是倍加推崇,對於他在策論中的疑罪從輕的結論也是非常認可。

因為這道題本身就是對於刑法存在疑點應該如何處理的問題,要得出疑罪從輕的結論既要膽識,更要對刑法要義的深厚理解。

“妙!好一句疑罪從輕。看來此子事父母能竭其力,不知事君可否能致其身?”

趙構對於虞允文的家世和才幹頗為滿意,對其孝順父母也非常認可,現在就是看看能否好好侍奉君王了。

“朕以為,義以觀其通經,賦以觀其博古,論以觀其識,策以觀其才。”

“文學與政事自是兩科,詩賦只是文才,策論才是知古通今,解疑答惑。士子之學,貴在修身、齊家、治國而治天下。專有文才而無治國之能,亦復何用?”

趙構此時丟擲自己的用人觀點,也是意在告誡眾人應該要錄取什麼樣型別的人才。

“既然如此,朕對殿試已然瞭解。無論是朕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