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既往地,太后對永尊公主的態度,依舊是生疏客氣的,待皇后和眾妃行禮入座後,太后喵了眼平落,最終目光停留在大殿門口:“皇帝治國有道,如今國泰民安,百姓得以安定。哀家也不能那麼自私,光想著給瑨兒納妃,卻忽略了三王爺。”
說著,她還不忘看貴太妃的表情,見眾人沒有異議,她繼續道:“先帝子嗣不多,除了瑨兒,男嗣只有二王爺和三王爺。二王爺乃先帝良妃所生,在襁褓中不幸夭折,良妃當時傷心欲絕,隨著孩兒去了。後來,有了貴太妃之子三王爺,雖說先前三王爺有刺殺瑨兒的嫌疑,但哀家也已查清,純屬一場誤會。現有一家千金,年滿十八,正是適婚年齡,父為尚書令正二品,由哀家賜婚,為三王妃。”
“陛下隨便一個妾室,都是一品官員出來的嫡女,怎得我兒娶王妃,竟是一個二品官員的女兒?”貴太妃看似很不滿意,在她看來,太后有意搪塞,找了個不怎麼樣二品官員的孩兒,雖為二品,但從勢力上講,根本不值一提。
看了貴太妃一眼,太后看似舒心高興,她不急不慢地說:“二品,也是朝廷命官,實在不是哀家偏心,如今除了尚書家的嫡女,也沒別的適婚人選。”
太后這句話也無錯,貴太妃雖然不常在命婦們之間走動,但也瞭解她們兒女的人數和去向,如今適婚年齡的,除了剛封妃的馨妃和敏妃,就只剩下尚書令家的嫡女了。
“太后精心盤算,這大唐六妃制都出了,適婚的,都成了第五妃和第六妃,太后高招,臣妾佩服。”表面上,貴太妃字句恭敬,但語氣中,很明顯能夠聽得出,她難以嚥下這口氣。
太后看向貴太妃,遞給她一個微笑,一副皮笑肉不笑,精明能幹的樣子:“那也要自己的兒子有當帝皇的本事才可以。”
“是啊,誰讓三王爺的生母不如人呢。”此話名著貶低自己,暗實則嘲諷太后,畢竟三王爺的生母是誰,也只有她們倆人最為清楚。
自然,太后必定不與她一般見識,她手上拿著一本冊子,裡頭有尚書嫡女的全部資料,太后把冊子合上,遞給紋理一個眼神。
紋理會意,將冊子奉於貴太妃,待貴太妃過目後,太后隨即加以說明:“想必妹妹也清楚了,尚書家千金的出身不錯,生母孃家也是幾代朝廷命官,臻兒與她門當戶對,甚是相配。”
當著眾人的面,貴太妃沒有理由反駁,賜婚是大好喜事,尚書千金出身確實也不錯,如若她不賣太后這個面子,想必往後的局面也會陷入僵持。
“太后,尚書千金確實不錯,但出身不足成為王妃,妹妹以為,將其納為側妃,是最好不過了。”貴太妃指望的兒媳,不是連出身都低於陛下的妾室,她想要的,除了出身高貴以外,也能有指望的勢力,將來得以保全臻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