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美國物理學家貝特透過實驗證實,把一個氘原子核用加速器加速後和一個氚原子核以極高的速度碰撞,兩個原子核發生了融合,形成一個新的原子核——氦外加一個自由中子,在這個過程中釋放出了176兆電子伏的能量。這就是太陽持續45億年發光發熱的原理。
核聚變與當前核電站所使用的核裂變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重原子核透過某些方式分裂成一個以上的原子核,並且釋放出能量,這個就是裂變。
兩個輕核原子核透過某些方式,聚合成一個原子核,這個過程也會釋放出能量,這個就是聚變。
核裂變與核聚變,都是元素的重組,核裂變是在高溫、常壓的環境下發生,有帶來核輻射的風險,而且原料來源比例有限。
而核聚變需人為製造高溫,一有意外停止供能,等離子體不復存在,反應隨即停止,它既不產生核廢料,輻射也極少。
地球上蘊藏的核聚變能遠比核裂變能豐富得多,以氘為例,海水中就有45萬億噸,完全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材料。因此被稱為人類的“終極能源”。
在葉羽的前世,可控核聚變已確定為中國未來能源的唯一發展方向。有人說中國將因此顛覆現有人類的能源格局,在軍事和國家戰略安全層面破解馬六甲困局,能摧毀石油美元,能讓中國沙漠變綠洲,能讓中國很多工業品造價極為低廉,糧食變得空前豐富,如果中國能將可控核聚變技術壟斷的話,還出現聚變能源錨定人民幣的世界貨幣體系。
在核能發展的漫長曆程中,人工可控核聚變被譽為人類安全、高效、清潔的能源未來,如同太陽那般永恆燃燒的清潔能源是人類永恆不變的能源追求。
在這個世界上,葉羽總算在材料上解決了核聚變點火時間不足的問題,製造出了可持續的核聚變反應堆。
“接下來就是想著怎麼讓它變得小型化了……”
望著這龐大的工作設施,葉羽喃喃自語。
大漢八年,大漢王朝提前完成了“第一個十年計劃”,全面實現了由蒸汽能源向電能的過渡,家家戶戶如今都普及了電能,千家萬戶都被白熾燈的燈光照亮。
期間民間有人搗鼓出了無線電技術,於是葉羽乾脆就把包括“交換機技術”在內的,第二次工業革命所有的電子科技全都教授了出去。
從對講機到固話,從大哥大到智慧手機,遠隔千山萬水的人們如今只需要一個螢幕就能進行自由通訊,只需在手機上輕輕一點就能買到心儀的商品。
人工智慧的發展很是迅猛,隨著計算機的面世,李曉玉同樣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內容給教授了出去。
終於,葉羽在現實裡聽到了來自系統的聲音。
不再是從他的腦海之中響起,而是在李曉玉的鍵盤聲中,在熒幕上出現了一張生動的人臉。
“人工智慧的大資料運算,和量子糾纏的物質轉化技術……就是我們兩個的系統,對麼?”
時空正在完成閉環,科技正在向前發展,相比起來大洋彼岸發現古羅帝國殘黨這件事情就顯得不值一提了。
大航海發現了新的大陸,大陸之上有古羅帝國的移民。
他們舉著燧發槍,正在獵殺原始部落的居民。
於是大漢王朝的航母編隊隨後而至,葉羽表示救人只是順手,要是不聽話就全部崩了。
這顆星球只剩下了一個聲音,大漢王朝的皇權至高無上。
隨著人民的生活逐漸步入現代化,葉羽的孩子們也在一天天地長大。
無論是“癌細胞定向分化”還是“質粒不再減少”的,能讓人做到長生不老的方法都不是葉羽和李曉玉的強項,這個時代的醫學很顯然再過上幾十年才有可能觸及到細胞層面。
但是……
“一旦時空完成閉環……我們就會跳出時空之外。”這天,葉羽說。
“意思是?”李曉玉歪頭。
“意思是我們因為量子糾纏的緣故,身體會發生某種不可知的變異。根據大資料的模擬,最有可能的是我們的細胞之內質粒會停止減少。”
“也就是說我們兩個會長生不老?”
“對……只有我們兩個。”
只有葉羽和李曉玉能夠實現“量子糾纏”,只有他們兩個能夠跳出時間之外。
無論是雅兒還是楚華裳都會隨著時間逐漸老去,只有完成了時空閉環的葉羽和李曉玉會停止身體的變化,不會再老去,永遠保持時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