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羽很少問雅兒關於她的身世。
主要是問了雅兒也不會說,還容易影響夫妻感情。
之前只知道她是個大家閨秀,祖上是開布莊的,所以對於織布染布和經營生意這些都有些瞭解。
後來因為戰亂而與家人失散,之後在黃灣縣重新定居,待得天下重新安定之後用身上的首飾在城裡置辦了一套產業,之後經營錦緞莊的同時收攏一些在戰亂中流離失所的女子。
就算之後跟了葉羽,所作所為還是沒有多少改變,還是收攏苦命的女子在身邊……並且讓她們用自己的勞動獲取金錢。
葉羽曾經問過雅兒為什麼那麼執著於讓女子自力更生,分明以她現在的財富和地位,想要養著百個千個不幹活兒的女子也是綽綽有餘。
雅兒只是淺笑著回答:“老爺您可真是會開玩笑,您看雅兒像是會拯救那種不肯自救,只一味索取的懶人嗎?雅兒可從來沒有開善堂的習慣呢。”
直覺告訴葉羽這番看似前後矛盾的做法和雅兒的過去有關,但是每當葉羽和其他妻子問起來的時候雅兒總是一臉諱莫如深。
應該是有什麼難言之隱吧,還是有什麼苦衷或者是不願回憶起來的過去?
久而久之大家也就心知肚明瞭,不約而同地對雅兒的過往保持沉默,不去問也不打聽。
然而最近在渝州境內流傳的一則謠言,讓葉羽不得不向雅兒尋求答案。
“雅兒,最近為夫在渝州,聽到了一些和你有關的傳言……”
葉羽不上朝的閒暇時間也會穿著一身金紅色的戰甲翱翔在天際,尋常皇帝難得一次的微服私訪他跟家常便飯似的。
就在不久前,葉羽巡視過渝州某處的時候,聽見有人在說他是當今戶部尚書,皇妃娘娘葉雅的生父。
其實雅兒的真正姓氏根本就不姓葉,而是姓張……
張雅,這才應該是雅兒原本的名字。
老百姓們對於當權人物這樣的花邊新聞原本就會較其他更感興趣,於是這則傳言就一傳十、十傳百,直到傳進了偶然前往渝州巡查的葉羽耳裡。
葉羽混跡在一群聽故事的百姓們之中,聽臺上的說書人講故事,別說講得像模像樣,就連雅兒小時候的生平都描繪得栩栩如生。
之後葉羽把這事兒當成笑話跟雅兒說,原本以為雅兒會調笑著說一句“老爺可別取笑妾身了”,之後像之前那樣對自己的過去一笑置之……
“哎呀,讓老爺看笑話了,那老不死的還活在世上呢?”
可卻得到了一個令人意外的答案。
得知這一傳言的雅兒沒有否認,反而是嘴角勾起了一抹不屑和嘲諷的笑意。
“老爺可知道,雅兒是為什麼會發下‘拯救世間女子,給她們一個自食其力的容身之處’這樣的宏願,又是為什麼不願吐露身世,並且厭惡自己的姓氏嗎?”
葉羽不知道,雅兒不肯說,葉羽自然也不會暗中偷摸讓人調查雅兒的過去。
“其實,雅兒我啊,的確出身在渝州……”
雅兒原本出身在大戶人家,是琴棋書畫都通曉的大家閨秀,家中有田有莊,時代經營布匹生意。
因為連年戰亂的緣故,朝廷對於布匹的需求量很大,這也給了雅兒家中一個難得的機遇,雅兒家的布莊在縣中一時風頭無兩。
當時的雅兒自然沒有什麼“誰說女子生下來就要嫁人?誰說女子一定要守那三從四德,夫為妻綱?”的原則,三從四德的教誨她背得很熟,並且和每一個正當豆蔻之年的少女一樣,對今後的愛情充滿美好的憧憬。
然而天不遂人願……她的父親,那個之前不過是個說書人,靠著好口才和伏低做小方才獲得布莊小姐青睞的男人,那個透過入贅的方式進入布莊的女婿,趁著胡人入侵,莊上風雨飄搖,官府顧不上民間事務的當口,率領養在莊外的上百死士,一朝把莊上的直系男丁全部殺盡!
他說和雅兒母親的結合就是為了有朝一日擁有這偌大產業,如今總算是有了機會。
雅兒的母親是一位順從的美人,看到滴血的長刀嚇得一動都不敢動,又怎麼可能敢去上報官府。
民不舉官不究,這間當地的布莊就這麼姓了張。
後來吳王周明率兵平叛,接收封地,來到了這裡,他和雲王不同,是個貪婪到什麼都想奪到手裡的傢伙。
別說和民眾秋毫無犯,地位低一些的根本不知道有這號人物的存在,他和他的軍隊橫行霸道慣了,這又是在他的封地上,那還不得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