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忽視群臣的智慧和建議。
果不其然,正如所有事物皆具有多面性一樣,這一議題也引發了不同觀點之間激烈的碰撞。那些主張還都洛陽的官員,多數都是當初最早投奔曹髦而來的一部分官員。他們認為洛陽作為曾經的國都,擁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積澱,將都城遷回那裡可以重振國家的聲威,恢復往日的輝煌。此外,洛陽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有利於對全國的統治和管理。因此,他們極力支援還都洛陽,並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理由來加以佐證。
然而,與之相對立的,則是一群堅決反對還都洛陽的官員。這些人大多是透過多年在官場中的摸爬滾打、一步步晉升才走到如今位置的。他們與皇家學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對於當前的局勢和發展有著更為深入的思考和認識。在他們看來,如今的京城已經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具備了完善的基礎設施和穩定的社會秩序,如果貿然遷都,不僅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而且可能會打破現有的平衡,給國家帶來諸多不穩定因素。況且,遷都之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調整,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混亂和動盪。基於以上種種考慮,他們堅決反對還都洛陽,同樣列舉出一系列詳實的資料和事例來反駁對方的觀點。
然而,此時此刻,朝堂之上一片寂靜,羊祜、王基、毋丘秀、陸抗等一眾大臣以及內閣官員們皆面面相覷,選擇保持緘默。面對這一情形,曹髦深知眾人心中各有所慮,但他並不打算逼迫這些臣子們繼續爭執不休。只見他微微抬起頭,目光堅定地掃視著在場的每一個人,然後緩緩開口說道:“朕決意定都於譙城,至於洛陽,則仍保留其皇宮,使之成為我大魏之陪都。”
此言一出,原本緊張凝重的氣氛瞬間得到緩解。眾人雖然對這一決策未必完全認同,但既然皇帝已經表明態度,且理由也算充分合理,便不再多言。這場關於定都之事的爭論,就這樣在曹髦的果斷決定下漸漸平息。
時光荏苒,轉眼間已近年關。眼看著新年將至,曹髦思索再三,最終做出了一個令滿朝文武都倍感欣慰的決定——他乾脆利落地賜予百官休假,讓他們能夠安心返回家中,與親人團聚共度佳節。畢竟自戰爭爆發以來,無論是前線衝鋒陷陣的將士,還是後方出謀劃策的文臣,無一不是殫精竭慮、辛勤付出。如今國家終於實現大一統,可擺在面前的治理與改革之路依舊任重道遠。因此,曹髦希望透過此舉,讓百官們能得以放鬆身心、調整狀態,以更好的精神面貌去迎接即將到來的種種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