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寶島經濟開始騰飛,房地產拆遷盛行。
也許2023年的人,體會不到那種感覺。
當時間線拉回到1980-2015年這些時間,很多人就會引起共鳴。
拆遷不可是傳說中的一夜暴富,而是夾雜著無數的悲劇。
阿美高中畢業後,在某餐廳當歌手。
然後得到青年作曲家時君邁的幫助,提高了演唱的藝術水平,受到聽眾的稱讚。
可以說時君邁是阿美生命中的貴人,而阿美唱的歌曲主流是民謠,國語(和普通差不多)。
娛樂公司老闆餘廣泰相中了阿美。
引誘她簽訂赴東南亞演出的合約。
同時還打造超前的人設。
虛空的富商家庭,女主變成白富美,改名字。
現在乍一看,神一樣的預測。
現在國內娛樂包裝明星的套路,人家在七十年代就做過了。
而簽約以後的女主阿美,開始大紅大紫。
她不再唱傳統的民謠,而是選擇流行的搖滾,甚至穿著打扮異常誇張,各種噱頭,怪異。
這就和某些知名大學,故意給時裝演出時候,打扮的誇張造型,眯眯眼等扭曲的形象非常相似。
這種審美,觀眾能接受嗎?
電影的描述很誇張,但誰能想到還有更離譜的。
19年的三隻松鼠的眯眯眼事件出現後,已經被局方和網友大肆批判了很久。
而僅在2年後,清美學院又再次爆料出眯眯眼事件。
你不整點花活,大眾怎麼知道你的存在?
阿美已成為紅歌星,但卻身不由己。
每天需要應付高強度的演唱會應酬,還不能同年邁的父親見面。
最後結局是男主啞叔滿懷著對女兒的想念、還有悲痛的情緒,遺憾的離開人世。
女主懊悔,最後幡然醒悟。
她在演唱會最後的階段,唱起來了經典民謠的風格歌曲,《酒幹倘賣無》。
乍一看,平平無奇啊。
大部分人能評論的大概就是以下的內容。
講述七八十年代,寶島經濟騰飛的同時,一些拜金主義的盛行。
講述年輕人對養育之恩的遺忘。
講述父愛如山。
等等一系列的。
當鄧麗筠趴在楊傑身上哭泣的時候,楊傑明白了什麼。
這電影哪裡是說阿美,分明是在罵鄧麗筠。
捋一捋電影和現實的差距到底在哪裡。
阿美的養父是抗戰老兵,撤退到寶島後就退伍了。
他靠收破爛,收酒瓶,過得很艱苦。
而這個履歷和鄧麗筠的父親幾乎是標準的模版,復刻的一樣。
鄧麗筠的父親也是參加過抗日戰爭,然後敗退到寶島,退伍,靠著收破爛養活家裡的幾個孩子。
而且,鄧麗筠的母親一度要遺棄這個女嬰。
畢竟以前的思想都是重男輕女。
也是她的父親堅持要養活孩子。
至於亞叔的角色是啞巴。
鄧麗筠的父親也從沒有和媒體闡釋過任何針對他女兒的觀點。
這不就是啞巴嗎?
唯一區別就是現實是親生的,電影是撫養的。
童年很歡樂,也很真實。
青春期以後,《搭錯車》的女主遇到了時君邁(非男主,是定位男二,配角)。
教她唱功,唱民謠,唱自己的歌曲。
然後被東南亞的老闆看中,挖走,改名字。
名字改成了孫瑞琪。
唱一些稀奇古怪的歌曲,然後大紅大紫。
鄧麗筠也是六十年代(十四歲)簽約寶島宇宙唱片公司。
出的第一個唱片是傳統民謠,《鳳陽花鼓》。
然後,出名以後也是被人挖走了。
最後一家則是日本企業,渡邊經紀公司和日本寶麗多唱片公司。
風格也從原來的閩南語歌曲、國語歌曲。
延伸到了日語歌曲、英語歌曲、粵語歌曲和印尼語歌曲。
她也改名字。
她原本是鄧麗筠()。
其實這個壓根不是日本人改的,而是寶島人自己認錯的。
寶島人文化水平不夠,經常稱呼為筠“jun”
所以,後來麗筠就改成了“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