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時代,建房標準是不一樣的。
在當時,5層及以下樓層的房子標準是最低的。
其一,不需要建造電梯。
其二,允許樓梯使用規定中最狹窄的寬度。
其三,低樓層的建造圖紙需求簡單。
最後,低樓層施工技術簡單。
楊書記很快拍板了這個決定。
造房子不懂,那就請老戰友看看,能不能找一找部隊的工程兵指導一下。
其實深圳本身就是半軍半民的特性,並不完全是民眾的功勞。
同樣,地方官也沒辦法要求軍方出動全部的人馬幫助他們搞基基建。
這就意味著,只有軍方才有多餘的人才。
楊傑則是開始羅列框架,同時開始招人。
建築公司就不可能是隨隨便便的6個人,必須要突破這個認識。
只能按集體企業的性質辦理。
就和飲用水公司的模式一樣,公私合營。
很快,楊書記請來了專家,給了圖紙。
部隊給的住宿環境實在是太硬核了,簡直就是他小學學校教學樓的模版。
“一個樓層就一個廁所?這怎麼能行,必須改一改。每個房子一個廁所,一個小廚房。”
“面積麼,保持455米分佈,對稱佈局。”
“廁所和廚房靠窗戶,尺寸為1213米和1225米。”
“延伸30厘米的遮陽臺和簡單的晾曬區。”
“開門朝向為東西方向。”
“一樓可以作為商業區,二樓及以上為住宿區域。”
“線路為外接線路,方便隨時更換和維修。”
“大概就這些。”
這其實是他最熟悉的20平米單人間出租房的佈局。
這種房子擠一擠,一家三口可以在裡頭住宿。
最重要的是,這可以極大的緩解特區的人員住宿壓力。
至於外接線路,則是考慮這個城市的發展速度太快了。
電器更新極快。
就算讓設計人員按大容量的電路設計,依舊跟不上時代的步伐。
外接電路醜歸醜,維修或者更新特別方便。
只要是規範的電工,科學的佈局,極快。
對比內嵌入牆體的佈局,大部分只存在農村的房子。
因為用電需求不是很大,後期也不需要大規模的修改電路佈局。
對方也耿直:“沒問題,您讓一讓,我這就改。”
楊傑連忙起身,把辦公位置讓給他。
集裝箱內實在是太熱了,即便是風扇,都難以緩解天氣的炎熱。
但在炎熱的天氣,都擋不住外面熱火朝天的幹活激情。
香港人喜歡喝各種下午茶,點心,看著節奏較慢。
一水之隔的深圳,恨不得一天24小時都用上了。
除了生產和建設,剩下的就是建設和生產。
其它專案,一律靠後。
衛生局抓了幾個直接灌裝河水的,但更多的人發現了商機,投入運輸水庫水之中。
更絕的是直接倒賣怡寶和深水的桶裝水。
一塊錢的成本價,自己騎著腳踏車或者牛車去運輸。
銷售的價格足足翻了3倍,3塊錢一桶。
因為兩種桶裝水飲用了熱蓋密封的技術,在對比同行是高科技玩意。
顧客只需要檢查瓶口的密封性,就可以知道這個是不是淨化過多水。
螺旋蓋可比按壓蓋好太多了,就是安裝麻煩。
其次熱蓋密封技術也不是啥高科技玩意。
經過某個國營注塑工廠不斷改進技術後。
在第35萬隻桶往後的批次,從原本的人工螺旋蓋,改成了更加便捷的按壓蓋(聰明蓋)。
為此,來自中山大學的專家還出了不少力。
他們也不是白出力的楊傑支付了5萬元的辛苦費,還寫了兩千字的感謝信,外加一枚錦旗。
真的是好人啊,價格真便宜。
費用是從桶裝水公司的賬戶出錢。
專利?
新中國沒有專利。
你想用就用。
很多人知道特區有兩家使用了這個新技術,但捨不得購買裝置。
要好幾萬呢?
他們能做的,就是把某些舊桶收購回去,洗洗刷刷,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