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版的《奇葩說》是一檔由愛奇藝出品,米未製作的說話達人秀,也是中國首檔說話達人秀。
僅靠蔡康永、高曉松、馬東,以及十八位“奇葩”辯手的三寸不爛之舌,便吸引了大批80後、90後擁躉。
節目形式主要是辯論選手自主挑選辯題,在節目規定的時間內準備好立論、對槓、結辯等環節的辯論稿。
在正式比賽開始時,確定正反方開場順序後兩人依次立論。
如:正方一辯發言,結束後由反方一辯發言,每人發言時間為三分鐘。
雙方發言完畢進入對槓環節,每方一分鐘時間。
最後一環節為結辯陳詞,每方三十秒時間進行總結,最終由現場觀眾進行投票表決,決定勝負。
節目最初的的宗旨,是要在華人圈內尋找“最會說話的人”。
當初也是透過百度知道、知乎、新浪微問資料後臺,在民生、人文、情感、生活、商業、創業等領域,選取網友關注最多的問題,發動網友參與調查投票。
網際網路上投放的問題能否成為節目中的辯題,取決於網友參與這道題的積極程度。
網友參與最多的題目,才能進入節目選題。
這些創意,和新穎的形式,就是該節目爆火的一大主要因素!
根據華西都市報記者的統計,該節目自2014年11月底上線以後,總點選量已經破億,微博話題閱讀量也輕鬆突破10億大關。
截止2020年2月,該節目第1-6季都已完結,第七季於2021年3月6日收官。
只是隨著該節目後幾季的上線,有趣的“奇葩”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自帶流量的抖音網紅、微博大V、說唱歌手、“18線”女團藝人。
“奇葩”與“流量”並非不能並存,然而該節目卻在選角上有意無意地將天平向“流量”一側傾斜。
在當今這個流量至上的時代,該節目作為一檔綜藝商品,試圖迎合市場的需求以謀求更高的商業價值是正常的發展趨勢。
但創作者卻在這種迎合中丟失了節目的初衷,否定了其作為一檔內容輸出節目本身的生命力。
同時,選手的同質化現象在近幾季中尤為嚴重。
人物同質化的基礎,在於該節目正有意無意地對不同型別的選手進行“人設”和歸類。
並且為了儘可能地保證每季的選手都能涵蓋不同“人設”,就會出現連續幾季“一個蘿蔔一個坑”的同質現象。
這種同質化現象的背後,是該節目試圖迎合和討好觀眾的喜好,透過某一種“人設”進行試探後,依據大眾的反饋選擇複製或放棄這種模式。
最後就沒什麼可說的了,節目內容爭議、節目形式陳舊,直接被斃掉了。
趙擎天的《新奇脫口秀》基本沿用了該節目的全套流程和策劃,不過他也只保留了第一季的版權。
後續的,他計劃賣給千度,至於麥冬還會不會參與,綠藝影片怎麼分配利益,那就不是他要思考的了。
現在要播出的第一期節目,在趙大官人的插手之下,也做出了一些改動。
原本是要討論男人女人的問題,趙大官人大手一揮,辯題就成了“商場上遇見小人是該還手還是該大度?”
其實這個辯題已經夠委婉了,要是按照原本趙擎天的話來講,估計都過不了審。
麥冬也不好直接駁了趙擎天的面子,所以緊急和幕後商量了很久,委婉的提出了幾個辯題,最後被趙擎天挑中了這個。
但是,重點是但是。
即使趙擎天同意他們把辯題搞得委婉一點,但他還是提了別的要求。
那就是,在開始之前,要把《傻妞手機》劇組粉絲見面會被佔場地的這件事情,當眾說一說,用這個給那些辯手們當個參考。
這一舉動,可以說的司馬昭之心了。
《新奇脫口秀》之前轟轟烈烈的海選也不是白選的,除去被趙擎天專門踢出去的幾個後世的劣跡藝人,其他站上臺的這些辯手們,一個個的都有兩把刷子。
所以,一大半的辯手,都是猜到了趙擎天目的,有意無意的,都是悄咪咪的就把話題給引到了強佔場地的事情上了。
這麼大的一個瓜,在綜藝節目上公然的就這麼餵給觀眾,網友們差點沒吃撐了!
理所當然的,當天的比賽就相當的激烈,而不出所料的,晉級的都是那些聰明的“喂瓜黨”。
這次的綜藝一經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