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復活節是4月4號,也是《這個男人來自地球》的首映日。
首映就是復活節,而且剛好就是週日,還是有不少觀眾過來看個新鮮的。
但這個不少,總體來說其實也不多,首日即首周票房,只有126萬美元。
這個數字看上去好像也就那樣,但是三爺見到之後,卻是欣喜若狂,大喊著說揚眉吐氣了!
轉眼來的4月11號,《這個男人來自地球》累計票房直接來到了1371萬美元,第二週票房1245萬美元。
匯率按照7:1來算的話,票房就已經達到了9千多萬,接近1個小目標了。
而且上漲的勢頭極其迅猛,隱隱有問鼎的趨勢。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的叫好又叫座,引起了影院的重視。
新一週的銀幕增加到了1785塊,民眾也是討論不斷,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如此一來,即便是單場的票房資料有所下降,可是整體票房仍舊是以一種十分恐怖的勢頭,呈現出了爆炸式的增長,並且他也基本上提前預定了周票房冠軍的位置,大有一種比肩阿凡達的意思。
“影史上最神秘的周票房冠軍導演,即將在我們的注視下誕生。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的次周票房1371萬元,本週的票房冠軍的寶座,可以說是十拿九穩,而本片的導演居然是個神秘的音樂家。
《菊次郎的夏天》整首曲子簡單明快、清新自然、靈動而活潑,讓人聽起來有一種舒心的情懷,可以說這位導演是音樂圈最會當導演的,導演圈最會搞音樂的!
之後具體的結果尚且不知,但單單是從票房成績來講,這位神秘的導演,就是當之無愧的最佳新人導演-《大蘋果時報》”
外媒當然也不是瞎子,自然知道跟緊熱度的道理。
所以接下來的幾天,西方的各大媒體競相發表了對《這個男人來自地球》的通稿,這堆稿子有好有壞,但總歸是發了不少。
一些媒體不吝篇幅的誇獎他就是個天才,也有一些嘲諷他的這個作品簡直就一無是處,什麼歪理邪說全都是炒作。
不過這都不重要,開啟局面就是好事。
外媒對《這個男人來自地球》鋪天蓋地的報道,使得這部電影的知名度傳播的越來越快,也不用管他到底的好評還是那種惡評,總會吸引一部分原來都沒看過這部電影的人,走進電影院貢獻出他的一票。
只是和這些觀眾好奇電影不同,國外的電影人也開始注意到了趙擎天他們。
目前趙擎天還沒有成氣候,只是一部作品,還是新人導演,對方就沒有關注太多,只是盯緊了三爺的公司,一旦他們公司再推出什麼新片,這些老獵手就會仔細斟酌一番了。
以上這些都是以後的問題,之後在慢慢考慮就可以了,當前的事情,就是慶功宴,因為現在的成績,已經足夠三爺驕傲的了。
倒不是三爺容易飄,只是這些年的電影人苦啊,每次殺出去,就只能賺個cd錢,要麼就拍拍文藝片去混個獎項,票房這些事想都別想。
首先,外國電影與國產電影之間最顯著的區別就是文化的差異。
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得電影在敘事、表現手法等方面存在差異。
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強調個人的獨立和自由,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注重群體和家庭的觀念。
這些文化差異影響了電影的故事情節、人物塑造和價值觀等方面。
因此,觀眾需要具有跨文化的觀影能力,才能夠理解並欣賞不同文化的電影。
而恰好,早期的電影都帶著濃厚的東方氣息和色彩,外國人都看不懂,那票房自然就是好不到哪裡去了。
至於文藝片,所謂的文藝片,大多拍攝的都是苦難和救贖,這種東西是全世界的共通的。
外國人可能理解不了你的笑點,不知道你鹹豆腐腦和甜豆腐腦有什麼好爭執的,但是你疼不疼,日子過得苦不苦,他們還是看得懂的。
恰好,文藝片大部分拍的就是一個苦!
也正因如此,外國的評委,才會給你這個國內的電影評個獎項。
只要你不賺他們的錢,他們不介意幫你宣傳一下東方的苦難,甚至看熱鬧不怕事大,煽風點火,說什麼到了新世紀,東方還是在過苦日子,惡意貶低,然後電影為證...
國內的電影人不知道這些惡意嗎?當然知道!
一部分人是不甘於此,一次次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