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平隨著熙熙攘攘遊客上山,攀登白浪山巔峰。
廣教寺山門前大觀臺,憑欄俯瞰,大江東逝,巨輪船艦,百舸爭流。
回首仰望廣教寺山門,兩側門柱鐫刻楹聯。
左聯:舉頭四顧,海闊天空。
右聯:長嘯一聲,山鳴谷應。
受佛門楹聯心靈感應,自平情不自禁長嘯一聲。隨而吟誦《隱姓複名依僧舍》:
草木蒼蒼兮可以適性,
水波汩汩兮可以陶情,
……
側院傳出吟歌聲:……
功名莫戀兮謝彼簪纓,
來親泉石兮守我忠貞。
自平側耳聆聽,啊,這是我曾經有記憶的詩歌。循聲而去側院,但見清靜幽雅方丈小室。一隻香爐一柱香,一隻木魚一本經,一杯青茶一老僧。
自平合掌注目,老僧點頭示意:“請問施主,剛才吟誦《隱姓複名依僧舍》,你從何而知?”
“大師安好,我記得小時候,爺爺教我吟誦此歌。本來談忘了,剛才在駝先師墓前陷入幻境,啟用了潛在的記憶,因故而吟誦。望大師指點一二。”
“這是唐朝開國功臣,英國公李積後人家譜中的詩偈。英國公李積,原姓徐,字號懋功。李積的孫子李敬業在揚州起義軍,反對武則天做女皇帝。兵敗之後,駱賓王與李敬業的家眷流落江海之交的南布洲。心生感悟,莫戀功名,在家譜中記載偈詩《隱姓複名依僧舍》。”
“李氏家譜?請道其詳。”
“莫忙,請品茶。茶,使人淡泊明志,寧靜以致遠。唐代之前,茶葉作為貴人異士養生和藥之用。平民百姓不知茶為何物。
唐朝人陸羽著有《茶經》一書。世人讚譽陸羽為茶仙,尊為茶聖,祀為茶神。
陸羽《茶經》記述:“茶之為飲,滂時浸俗,盛於國朝。……皇朝徐英公.積”。
上述文中之意,唐朝開始盛行飲茶的風俗習慣。主要推廣者:徐英公積。他是何許人也?
《茶經》文中:皇朝徐英公?積。就是大唐朝英國公李積。原名徐懋功,戲文演義稱名徐茂公。唐高祖皇帝李淵,賜徐懋功國姓,改徐姓李,賜名李世積,爵封英國公。唐太宗李世民逝世,去了世字,更名李積。
英國公李積與普及飲茶有啥淵源?
北方遊牧民族,常年以肉類為主食,體現燥膩之症,需到中原搶劫米麥谷粟雜食,以調節腸胃。茶葉是解膩降燥的良藥,李積鎮守北疆,以茶葉攏絡北方遊牧民族,深得北方胡人的尊崇。唐太宗李世民讚譽李積守強十六年:【邊塵不驚,其為長城,豈不壯哉】。
李積推廣飲用茶葉為何成功?因為藥王孫思邈。
李積與藥王孫思邈生活於同一時代,同是好道之士,同為唐代醫藥界翹楚。孫思邈著書《千金要方》,苦於各地藥材,名稱,產地,藥性,藥理,用量用法各不相同,《千金要方》無法向全國推廣造福民眾。
李積領衡撰編《唐本草》又名《英公本草》。統一藥名、藥理、藥效……,成為世界上首部標準化藥典。藥王孫思邈《千金要方》才得以推廣全國州縣,乃至國外。
中華奇蹟,大唐不修長城。
縱觀華夏數千年戰爭歷史,唯有大唐朝不修築長城。
李積開強拓土,把北強的邊界拓展到晝長夜短、有極地景觀的玄闕州。華夏曆史上,唯有李積開拓北方強土如此之廣。唐太宗李世民贊言:【前王不闢之土,悉請衣冠;前史不載之鄉,併為州縣。】
中外歷史最經典的遠端斬首戰。
李積領二百個衛士,貞觀二十年六月出發,潛入北方數千裡。活捉萬里草原霸主薛延陀可汗,七月押回長安。然後東西千里全線進軍。八月,唐太宗李世民到靈州受降漠北各個部落,增加了百萬戶,拓強數千裡。
皇帝為李積御製御書,石刻碑文:【駕狄攻狄,驅戎伐戎】。
李積首創以步兵戰陣大敗騎兵陣。大度設八萬騎兵南侵,李積領幾千人馬追殲於大青山。唐太宗對敵國使者說:“李世積所將才數千騎耳,汝已狼狽如此!”
論皇寵:李積生病,唐太宗李世民剪下自己的龍鬚,為李積和藥治病。李積在後宮喝酒,酒醉睡著了,唐太宗李世民生怕他著涼感冒,脫下身上的龍袍蓋在李積身上。皇帝對臣子如此恩寵,華夏曆史上找不到第二例子。需知,臣子龍袍蓋身,是滔天大罪。
論畢生貢獻,李積七十五歲那一年,攻戰遼東,滅一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