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軍大戰過後,童山十里戰場狼狽不堪。屍橫遍野急於掩埋,一息尚存的傷兵需要救治。李密心裡惦記著洛陽皇帝楊侗,領兵回洛口城。
徐懋功探騎來報,宇文化及領著剩餘的二萬兵馬向北遠去。
沒有外敵威脅,徐懋功下令清理十里戰場,這麼大的戰場清理遺物非同小可。正當盛夏高溫天氣,屍體極易腐爛,拖延時日瘟疫流行,禍及無故的鄉民。徐懋功下令撒下所有城防將士,全都參與清理戰場掩埋屍體。
李密把戰場後事及黎陽防務委託徐懋功,領軍回洛口倉。李密一路想象,以哪一種儀式轟轟烈烈進入洛陽城,享受洛陽城萬民空巷的盛況。如何接受楊侗皇帝的詔見,如何領衡文武百官列班朝堂。
李密失望了。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出兵不足一個月,洛陽城內今非昔比。
王世充率領的洛陽軍累累敗給李密,損失了大部兵力。皇帝楊侗及一班文臣對王世充失去信心,故而招安李密入朝輔佐皇帝。
王世充不甘心失敗,暗中積極籌劃奪回失去的權力。首先攛掇洛陽皇帝與朝臣,以皇宮內的錢帛,與洛口倉換購大批糧食,解決洛陽城內的糧食短缺。
李密領軍外出征戰宇文化及,留守洛口倉城的元帥府長史、司馬等人當家做主。軍中需要銅錢布帛獎賞將士,以存倉糧換取布匹銅錢,這是撿到的大便宜。何況已經接受洛陽皇帝的招安,今後是一家人了,互補餘缺物資理所當然。
王世充看著大批糧食進了洛陽城,樂得甜滋滋自言自語:“李密啊、李密。咱倆是同門師兄弟,共同受業於大儒徐文遠。你李密勇則勇矣,可惜失於計較,謀略不見得比我高明。李密師兄啊,唐公李淵說兩句好話捧你,使你失去進取西京長安好時機。李密師兄啊,你的謀略不精,一輸給唐公李淵,二要輸給我王世充了。師兄李密,原諒我王世充。師門之義,不共利益,天下唯名唯利。
隋朝大儒徐文遠,是洛陽城外的偃師人。祖父為一品司空,父親任職南朝秘書郎,為安昌公主駙馬爺。
徐文遠是國子學博士。越王楊侗、漢王楊諒、尚書楊玄感、竇威、王世充、李密……都是徐文遠的弟子。徐文遠覺得弟子王世充性格陽奉陰違,有圖謀不軌上大位的企圖。就以砍柴伐薪燒炭為由,向弟子王世充申述明白,順利出了洛陽城。
七月十四,是戊午日。半夜三更天剛剛敲過梆子,王世充領本部兵士佔領了含嘉門。含嘉門是皇帝宮城的東門,含嘉門外是裡坊區域,門內是城中城的皇城。
皇城宿衛兵之中有王世充內應,有朝臣領兵反抗王世充,全都沒有成功。楊侗皇帝無可奈何,只能任由王世充專政。王世充殺了一批不同政見的異己朝臣,為獨裁朝政鋪平道路。王世充對外封鎖訊息,等待李密打敗宇文化及,回京面謁皇帝,自投羅網,關門捉賊擒殺李密。
李密領軍回洛川,為防意外,派偵騎四方偵探一番。不期逮到了一個年長文人,只說自己是洛川偃師徐氏鄉民。該年長文人口口聲聲要見魏公李密。
李密傳話帶來一見,豈料來人竟是自己的恩師徐文遠。李密迎到門口,扶著徐文遠坐上主座,李密忍著箭傷疼痛,向徐文遠施弟子跪拜禮。
徐文遠長嘆一聲道:“老朽本想遠離朝爭世事,既受弟子拜師禮,弟子有難,敢不盡言。請問將軍的志願,是做伊尹輔商湯,霍光輔漢主。老朽雖然是遲暮之年,還願盡力而為。如果類同王莽纂位、董卓濫政,老朽沒有可用之處。”
李密頓首發誓:“弟子已經奉皇泰主詔,冊授太尉、封職尚書令。撥亂反正,匡濟國難,是我本來志向。”
徐文遠注視著李密說:“你乃名臣之子,誤走歧途。如能迷途知返,還是忠義之臣。王世充也是我的弟子,其為人陰險狡詐。如今排斥異己而專制朝政。你原先策劃入朝輔政皇帝,這個願望不能實現了。除非先破王世充,再行入朝輔政皇帝。否則後果難料。”
李密嘆息道:“以前認為先生是儒者不通政事,其實洞察世事,何等清晰明瞭。”
李密殺了瓦崗寨主翟讓,時人覺得他負恩忘義,逐漸有了離心離德的心態。王世充利用洛陽城庫存的銅錢布匹珠寶,暗中結交李密軍留守將士。
李密療養箭傷兩個月,九月初十是壬子日,雙方兵戎相見。對於這次戰事,是攻戰還是固守?李密元帥府內群僚議見不一致。
魏徵說:“我軍雖然打敗宇文化及軍,軍威大振。但是驍將勇卒傷亡多,軍心倦怠。王世充的部下存糧不足,志在急戰求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