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飛那裡。
說到底,南京是東林黨的基地,而朱由哲對於那群所謂的“道德君子”並不完全信任。把自己的這些子女送過去,朱由哲還真擔心會出現五皇子被活活嚇死那樣的事情。
暫時就這樣吧!
另外,朱由哲抽調張名振和鄭鴻逵兩部人馬北上。張名振手下的兩萬新卒,而鄭鴻逵也有一支五千人的水師。
另外,撫寧侯朱國弼,忻城伯趙之龍也被朱由哲調來山東。他們二人,會同襄城伯李國幀,誠意伯劉孔昭兩人,是崇禎皇帝在崇禎十六年提拔的四個勳貴,都掌握實權,手中有一定兵力。
除此之外,還有一人,懷遠侯常延嶺,是常遇春的十二世孫。
在崇禎十六年,全楚淪陷,常延嶺在南京上書請求赴九江協守。並說在揚州有地名常家沙,族丁數千都是其始祖遠裔,請求鼓以忠義,將他們練為親兵。但這觸動了崇禎皇帝敏感的神經,最後沒有成行。
在聽聞崇禎皇帝離京之後,常延嶺再次上書,請求前去護送崇禎皇帝。
這次,朱由哲同意了。
常延嶺在明末勳貴中是個特殊的存在,以敢言著稱,豪爽有大志,盡忠職守。在隆武皇帝被滅之後,常延嶺回到金陵鄉下,至此不問世事,以種菜為生,最終得以善終。
朱由哲倒不奢望他有常遇春的本事,但勳貴之中,確實需要一兩個能扛起責任的人。
畢竟,榜樣還是要豎的。
朱由哲選定了張世澤、李國幀,現在又增加了一個李尊祖。但始終缺一個足夠分量的開國勳貴的後代。
常延嶺是一個好的選擇。
至於他說的那些常氏後裔,先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