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牛金星為丞相,任命只會妖言惑眾的道士為軍師。其他諸臣,諸將,皆是碌碌無為之輩。
6、李自成胡亂許諾。闖王來了不納糧,只為蠱惑人心,難以實現,失信於民。
7、李自成分不清主次,和東虜合作,失去人心。
8、李自成以為民請命的名義起事,卻坐視北地百萬百姓遭受凍餓之苦,喪失道義。
9、李自成缺乏雅量,不能同等對待降將、闖將。
10、東虜勢強,李自成難以全心應對大明。
東虜十敗:
1、塞外小族,可戰之兵不過二十萬。
2、不知禮儀,只知靠強力取勝,為蠻夷者。
3、不講仁義,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必然招致反抗。
4、傾族而來,後方不穩。
5、多爾袞強娶皇太極皇后,欺壓幼王,權臣之舉不得人心。
6、二十餘萬部眾,糧草不足。
7、滿、漢、蒙八旗,高低貴賤,各有統屬,軍心不齊。
8、建州和葉赫、哈達、海西等女真各部皆有舊仇,並不信服其統治。
9、遼東百姓,心向大明者眾。
10、李自成十數萬大軍,可牽制東虜。
明軍十勝:
1、佔據京師,提前立於不敗之地。
2、京內糧草充足,可堅持數月。
3、京城城牆高固,防禦設施完善。
4、兵力充足,京師有兵數十萬,闖賊、東虜都少於此等之數。
5、外有援兵。山海關之吳三桂,山東之朱大典,大同之周遇吉等等。
6、賞罰分明,軍心穩固。
7、得人心。北地百姓深恨李自成作亂,東虜數次入關洗劫。
8、順天道。堅持不與滿虜妥協。
9、大明乃正統,佔據大義。
10、闖賊和東虜相互戒備,都不能充分發揮其戰力。
大明有十勝,而闖賊、東虜各有十敗,最終的勝利一定屬於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