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有兩個問題。
一個是為何之前,秦良玉的三萬白桿兵不需要官府糧餉,等到兩萬溪峒士卒就需要糧餉了?
問題很可能是,那三萬白桿兵是秦良玉的私兵,完全聽從秦良玉的命令,而不在乎什麼糧餉。
但溪峒士卒則不是她的親信,只能用糧餉來呼叫他們的積極性。
在竹菌坪之戰後,白桿兵損失殆盡,秦良玉只能用她手下的那些溪峒士卒。
而溪峒士卒和白桿兵名字的差別,很有可能是白桿兵多數是漢人,而溪峒士卒則不是。
第二個問題是劭捷春。
史書中記載,他為官勤廉,嚴謹,治理四川實施了惠民政策。
在他被楊嗣昌彈劾逮捕時,為他求情的隊伍阻塞了街道,蜀王更是多次上書為他求情。
這樣看來,他劭捷春應該算是個好官。
但就是這樣一個好官,卻導致府庫裡面沒有一點糧食,為此還驅散了最後一支可能救援的軍隊。
而那個蜀王,一家就佔了成都平原七成的土地,剩下的兩成為軍屯,民田僅佔一成。
若在其他地方,還能說的過去,畢竟成都只是一府。但四川多山,最多的,最好的土地都在成都周邊。
當蜀府富甲天下的時候,當地大量農民失去土地,自願的,或被迫的成為王府的佃戶。
而這些佃戶還算是幸運的,而最不幸的是那些連佃戶都當不成的。他們逃進深山,或者直接為賊,成為四川地方動盪混亂的根源。
但史書中從始至終,都沒寫過蜀王拿出錢財賙濟百姓的記錄。即使在張獻忠逼近成都的時候,也沒有這個記錄。
可謂,吝嗇到了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