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際間響起了震耳欲聾的馬蹄聲,是馬科所率的騎兵開始了行動。
在擊破清軍漢卒的臨沂之戰中,馬科所率騎兵幾無損失。
此刻會合張羅輔帶來的新軍一千騎,總兵力達到了近兩千騎。
崇禎皇帝看重騎兵,要馬科一定要小心使用,不要輕易與敵交戰。
馬科也知道,只要拖延下去,等待後續明軍到達,那阿濟格便是甕中之鱉。
但是,若讓清軍突破羽山防線,那這一切謀劃都會白搭。
所以,無論如何他都得出動,儘可能多的牽制清軍,讓其不能安心攻山,為此付出多大損失都是值當的。
馬科親率一千騎兵直面衝過去,愛松古和張羅輔率剩下的一千騎兩翼干擾,踏著溼滑的泥土地面衝向敵軍。
“砰砰”槍響,兩側矮山上的火銃手開始了射擊。
一部分射向山下正在強攻的清軍,一部分射向正在爬山的清軍。
戰鬥經驗豐富的清軍當然知道制高點的重要性,而這山也不難攀爬。
一個牛錄,三百清軍,持刀拿槍向著右側山頭衝來。
只要拿下來山頭,無論是站在山頭向下射箭,還是居高臨下殺下去,都能收到奇效。
但明軍對此也早有防備,兩百餘長槍手立於山前,護著後面的火銃手。他們居高臨下,對著下面猛刺。而後面的火銃手不斷射擊,阻礙清軍向上攀爬。
不斷有人被刺中和射中,發出慘叫,滾落山去。
而黃蜚也注意到了這邊的情況,又增派了三百兵卒上山。
清軍雖然強悍,但一時也難以攻上去。
山下,鞏阿岱不斷強攻,壓著明軍向前推進。
但明軍雖然損失慘重,卻沒有潰散,而是在王朝先的指揮下穩住了陣線,並適時反擊。
清軍佔優,但局面卻逐漸呈相持之勢。
阿濟格焦急的走來走去,不斷有哨騎稟告,敘說著明軍距此的距離。
看了看後方與馬科廝殺的圖爾格,又看了看前方正在攻山的鞏阿岱,阿濟格眼神發狠,“再派一千人攻山。”
悠揚的號角聲響起,一千騎兵下馬,向著山邊而來。
要知道目前阿濟格身邊只有不到四千騎,阻攔馬科的有一千騎,鞏阿岱帶去攻山的有一千騎。現在再派出一千騎,導致他身邊只剩數百騎。
鞏阿岱此刻也明白局勢緊急到何種程度,他把指揮權交給自己的副手,親自帶領士卒向左側山頭衝去。
只要佔領一側,就能居高臨下,掩護大軍衝殺出去。
進攻士卒一下子增加了一倍,清軍士氣大振,優勢更加明顯。
一個勁的猛攻猛打,嘶叫著要將明軍壓垮。
黃蜚表面鎮定,但實際上緊張到了極點。
天子如此大的謀劃,甚至以自身為誘,如果最終讓阿濟格從這裡逃脫,他黃蜚將是千古罪人。
想到這裡,黃蜚頓時下定決心,朝翁之琪大聲喊道:“你留在這裡監軍,若有人後退,直接斬了。”
說完,也不待翁之琪回應,黃蜚大手一揮,“剩餘人,跟著我。”
翁之琪想說些什麼,但黃蜚已經帶人向山頭而去。他張了張嘴,最終口中的話變成了,“通喻全軍,陛下援兵馬上就到,讓兄弟們堅持住。”
最開始,翁之琪是反對出兵的,因為水卒步戰訓練不足,而且缺少軍械。但戰到這種地步,已退無可退,只能死命堅持。
說完,翁之琪直接走到戰鼓前,拿出兩個鼓槌用力敲了起來。
鼓聲隆隆,振奮人心,也宣告戰事到了最緊張之時。
鄭成功立在右側山頭頂上,身邊都是鄭芝龍撥給他的,鄭家最忠心的家丁。看著蜂蛹向上衝的清軍,他推開想要拉著他向後退去的忠心家丁,怒聲吼道:“大丈夫領兵,死則死矣!豈能畏縮後退?”
說完,鄭成功親自提刀衝向清軍。
旁邊的家丁彼此看了看,也連忙跟了上去。
灰白無光的太陽向西側落下,距離天黑最多隻有半個時辰。
鞏阿岱剛爬上山巔,正迎上同時上來的黃蜚。
雙方沒有任何廢話,便狠狠的撞在了一起。
武器互撞,鏗鏘有力,宛如一片樂章,摻雜著鮮血和生命。
將軍有死戰之志,士卒懷必死之心。
明軍將士從上到下,爆發了難以想象的恐懼力量。這種力量,哪怕戰友在旁一個接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