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號早上 9點研討會
針對這起事件,局裡很快成立了臨時調查組。
“那晚英江大道的監控影片顯示,發生事故的時間是晚上的10點45分。
簡逸開的這輛警車屬於正常行駛在中間車道,你們看影片,簡逸的警車開在這輛黑色轎車的後面,本來兩車是正常行駛的距離,也不知道怎麼回事,這輛黑色轎車突然減速。
簡逸的車來不及剎車,兩車追尾相撞,簡逸的車因為撞擊,翻車後在車道上滑行摩擦了幾十米,車內的簡逸跟邵語重傷,阿芬當場死亡。
這輛黑色轎車因為撞擊向左變道,被後面行駛的白色麵包車撞到車身,黑色轎車被撞翻180度旋轉,駕駛員當場死亡。
白色麵包和黑色轎車相撞後,這輛白色麵包車失控撞向護欄後翻車,車裡一死一傷,死的是駕駛員丈夫,傷的是死者的老婆,目前還在醫院救治中。”
會議裡,監控還原事故的場景,當晚三車追尾的原因,就是因為黑色轎車突然在大道上減速引起的,事故現場一片狼藉,車輛嚴重摧毀,地上都是汽車的零件碎片,現場煙霧繚繞,傷亡慘重。
冷言看著監控影片心裡一陣悶痛,他根本無法想象,邵語在翻車滑行期間是何等的絕望無助。
程煥正接著講,“因為黑色轎車的駕駛員已經死亡,我們也查到了此人叫蔡泗駿,今年28歲,英江人未婚,無業。
現在蔡泗駿已經死了,死無對證,屍體已經送去解剖,不管是出於什麼原因減速,還有那封匿名信寫的話,還有這起案件究竟是人為還是意外,都需要我們一一去查清。”
冷言開口,“所以我們的重點物件主要放在蔡泗駿身上,從他的身上作為突破口。”
程煥正應聲點頭,“畢竟這起車禍的追尾傷亡是他導致的,所以他是這起命案的罪魁禍首。”
顧局開口,“法醫的解剖報告還沒有出來之前,順著蔡泗駿開車的方向一路監控追查,看他開車期間是否在接電話或是睡覺,要麼就是醉酒駕車、嗑藥都有可能。”
薛城:“我覺得那封匿名信的可信度很大,畢竟無風不起浪,我猜會不會是背後操縱者的身邊人,良心發現後偷偷這樣做,就是希望我們徹查這件事,揪出背後的真兇。”
程煥正覺得很矛盾,“既然都寫匿名信了,那為什麼不直接指名道姓說出背後的操縱者是誰?這樣含糊其辭掐頭去尾的一句話就說這場車禍是人為,能直接說的事,為什麼要拐個彎?搞的跟拍電影一樣。”
冷言倒覺得,“不管這樣,既然收到了這封匿名信,我們起碼心裡也有個數,這起車禍,人為也好,意外也行,我們必須在有限的線索中,找到死者為何減速的真正原因。”
顧局擲地有聲,“不錯,冷言這句話說的很好,在有限的線索內找到真正僅有的真相。”
會議結束後,大家分工合作,程煥徵跟司卓去查蔡泗駿的手機通話記錄,冷言跟薛城去追查那晚蔡泗駿一路開車的方向,希望能透過監控看清他開車期間在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