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的氣氛因這番言辭而變得更加緊張,雙方的支持者開始各自低聲交頭接耳,似乎都在等待皇帝的下一步表態。
崇禎沉默片刻,目光冷冷地掃過眾臣。他能清楚感受到這些人隱藏的情緒:溫體仁所在的內閣一派希望利用皇帝的決心徹底剷除魏忠賢餘黨,以鞏固權力;而東林黨則試圖用“寬仁”的名義保護自己的利益,甚至有意藉機操縱輿論,抬高他們所謂“清廉正直”的形象。
這並不是簡單的“清算問題”,而是一場關於權力分配的較量。
“眾卿的意見,朕都聽到了。”李辰開口,聲音平靜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魏忠賢雖死,但其餘黨並非盡數伏法,尤其是在地方上的黨羽,仍在蠢蠢欲動。”
眾臣聞言,面色微變。地方上的魏黨勢力,往往與豪紳、商賈勾結,根基深厚,清剿難度極大。
“溫愛卿。”崇禎目光轉向溫體仁。
“臣在!”溫體仁立即上前一步。
“你起草一份詔書,限各地督撫在三個月內徹底清查魏忠賢餘黨,凡涉及貪腐、斂財、濫用職權者,一律嚴懲不貸。”李辰語氣堅定,“若有人敢包庇,必將從重追責。”
溫體仁拱手領命,臉上露出一絲得意的微笑。他知道,這一詔書將進一步強化內閣的權力,也將為他削弱地方勢力提供便利。
然而,崇禎隨即看向錢謙益,繼續說道:“錢愛卿,朕知道你們東林黨清廉正直,不涉私情。那麼,這次行動,朕也希望能看到東林黨對大明的忠誠,必要時,可協助督撫提供線索。”
這句話表面是稱讚,實則帶有警告意味。錢謙益面色一僵,嘴角微微抽動,卻不敢反駁,拱手應道:“臣……遵旨。”
崇禎知道,這只是他與朝臣之間的第一場較量。他並不奢望透過一次朝議就徹底解決魏忠賢遺留的問題,也不指望黨爭會因他的介入而迅速平息。
但他必須讓這些臣子明白,崇禎皇帝並非可以輕易擺佈的人。他是皇帝,是大明的天子,朝堂上的權力應由他掌握,而非被這些臣子用來爭權奪利。
退朝後,崇禎回到乾清宮,獨自坐在書房內,覆盤剛才朝堂上的一切。他的腦海中再次浮現出魏忠賢的影子。
“魏忠賢……”崇禎輕聲念道,目光閃爍。
這個權閹雖然死去,但他對明朝的影響卻遠未結束。
大明的問題不僅僅侷限於朝堂內部。魏忠賢餘黨的勢力不僅存在於京師,更深深紮根於地方計程車紳豪強之間。
在明末,地方豪強勢力膨脹,既是賦稅的主要承擔者,也是地方治理的重要一環。然而,這些豪強往往透過賄賂或裙帶關係,將自己的利益深深嵌入朝廷體系之中。
“他們既是地方治理的支柱,也是腐敗的根源。”崇禎心中暗想。
魏忠賢餘黨的很多黨羽,依靠此前的特權,在地方形成了錯綜複雜的利益網。這些人依仗豪強的支援,與地方官府勾結,既逃避賦稅,又壓榨百姓,對朝廷的統治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早朝上關於魏忠賢餘黨的清算問題,表面上已經有了初步的決策,但他清楚,這場關於“肅清”的博弈遠未結束。
朝堂之上,看似圍繞魏忠賢餘黨展開的討論,實際上牽扯出更深層次的暗流。東林黨、內閣、地方豪紳、餘黨的殘部,這些勢力環環相扣,各自為營,構成了大明朝堂複雜而詭譎的權力網路。
“東林黨……”崇禎低聲念道,眉頭微皺。
在早朝上,東林黨領袖錢謙益以“寬仁”為由,試圖弱化肅清行動的力度。這看似合情合理,卻讓崇禎感到一絲不安。
東林黨自萬曆年間崛起,以“清流”自居,號稱以清廉正直為基石,反對宦官專權。的確,在對抗魏忠賢一黨時,他們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隨著時間推移,這個黨派逐漸分裂,內部矛盾與利益爭奪愈演愈烈。明面上的“清廉”,卻掩蓋不了背後的勾心鬥角與私相授受。
錢謙益的言辭雖然溫和,但字裡行間透露出一種維護自身黨派利益的意圖。他以寬仁之名,實則是在為東林黨保護那些可能與魏忠賢餘黨有千絲萬縷聯絡的成員。
“他們自詡清廉,卻依舊是為了一己私利。”崇禎冷笑道,目光冷冽。
除了東林黨,崇禎還注意到內閣的反應,尤其是首輔溫體仁的態度。
溫體仁是朝中老臣,手握重權,擅長在皇帝與朝臣之間遊走,權謀老練。他在早朝上提出的徹查餘黨計劃,似乎與皇帝的意志一致,但背後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