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崇禎端坐於龍椅,冷眼掃過下方列陣的文武百官。今日,他將宣佈一項註定震動朝野的改革:削弱東廠的權力。
“朕思慮再三,東廠雖為內廷之職,但近年來地方與軍中頻頻出現東廠干預政務之事,已嚴重擾亂朝廷的治理秩序。”崇禎語氣沉穩而不失威嚴,“自今日起,東廠不得插手地方事務,不得干預財政與軍務。違者,嚴懲不貸。”
此話一出,朝堂內鴉雀無聲。幾位文臣面面相覷,表情各異,而以往在朝中活躍的東廠宦官則低頭不語,彷彿這一禁令與他們無關。
次輔周延儒率先出列,拱手說道:“陛下聖明,東廠本應為內廷服務,過多幹預地方事務確實不妥。臣全力支援。”
崇禎點了點頭,但心中明白,周延儒的表態不過是順水推舟。東林黨與東廠一向勢同水火,此時必然樂見其削弱。
然而,崇禎知道,此次的挑戰並非來自文臣,而是那些在地方和軍中勢力根深蒂固的東廠派系。他目光轉向玄衛首領王安,微不可察地點了點頭。
當日夜晚,紫禁城內一處隱秘的宮室中,幾名東廠宦官正聚在一起,氣氛沉重。
“皇上竟要削弱我們的權力,這豈不是要讓我們變成擺設?”為首的東廠掌印餘永忠憤然說道,他是東廠原負責人之一,在地方事務上擁有巨大影響力。
另一名宦官壓低聲音:“餘掌印,此事恐怕不能明著反對,朝中的文臣早就盯著我們了。自從曹廠公被關押後,我們的勢力十不存一,可若我們真的放手地方事務,手中的根基就全斷了。”
“所以必須聯合那些受影響的朝臣,一起施壓。”餘永忠冷笑,“朝廷的糧倉計劃得罪了不少地方官員,我們可以從中挑動他們反對皇帝的改革。”
幾人正在商議,一名身材矮小的宦官突然推門而入,神色驚慌:“大事不好,玄衛似乎已經盯上我們了,剛才有幾人被帶走盤問!”
餘永忠臉色一沉,眼中閃過一絲狠厲:“既然如此,今晚就行動,儘快聯絡那些地方官員。只要朝堂上形成聲勢,就算皇帝,也不敢輕易動我們。”
然而,東廠派的每一步行動都在玄衛的掌控之中。
“陛下,餘永忠等人在暗中聯絡部分地方官員,並試圖挑動朝臣阻止改革。”王安將一封密報呈上。
崇禎冷笑:“王安此事交由你去處理。玄衛也該證明一下自己的實力了”
“屬下領命。”王安答道。
玄衛迅速採取行動,追蹤密信的來源與去向。他派出精銳探子,偽裝成信使,與宦官派系的外圍接觸,獲取了更多的密謀細節。
王安制定了連環佈局計劃。一條線責監視餘永忠及其親信的一舉一動,同時在他們的府邸周圍布控,防止密謀外洩。一條線派遣密探深入河南、江南等地,與那些試圖響應宦官計劃的地方官員接觸,假意合作,收集更多證據。對可能涉及的糧倉與物流點進行暗中布控,防止餘永忠利用這些資源製造混亂。
玄衛的探子偽裝成商人,進入河南的一處士紳府邸,與宦官派聯絡的地方官密談。
“聽說朝廷要削弱宦官,咱們這些人可怎麼辦?”探子故作焦急地問。
那地方官冷笑道:“皇帝年少氣盛,以為憑几條命令就能動搖宦官的根基?簡直天真。餘公公已經安排好了,只要京城那邊一聲令下,我們這些地方上的人自然會行動。”
“怎麼行動?”探子繼續追問。
“別急,該知道的時候你自然會知道。”地方官顯然心懷戒備,但已然透露了足夠的資訊。
探子暗中將這些內容傳回京城,玄衛迅速鎖定了與宦官派有聯絡的多個地方官員和士紳。
京城是宦官派的核心區域,也是玄衛行動的重點。餘永忠每日都在府邸中召集親信密謀,但他們不知道,這一切早已暴露在玄衛的監視之下
崇禎冷笑,目光冰冷:“他們的愚蠢超乎朕的想象。玄衛可有足夠證據?”
“證據確鑿。”王安答道,“密信內容與對方官員的口供均已掌握。只待陛下下令,便可一網打盡。”
崇禎擺了擺手:“不急,朕需要一個更公開的場合來處理此事。”
幾日後,朝堂之上,餘永忠與其支援的幾名朝臣聯名上奏,要求保留東廠在地方財政和軍務中的部分職權。他們以“改革過急,將導致地方運轉失調”為由,試圖阻撓崇禎的命令。
“陛下,東廠並非全然無用。若一刀切,恐難免引發地方官員的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