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野山關(二)(1 / 2)

華夏國的“萬里長城”,乃上一世的世界八大奇觀之一。

長城其跨越的長度,以及建造難度,包括所使用的人力和物力都是世間罕有的。

光是秦始皇修長城,所用勞力就有近百萬人,所用的物資更是不計其數。

…………

回到眼前開始建設的野山關,建造的主體是城牆,其次就是烽火臺,和敵臺。

城牆顧名思義,就是防禦牆體。只不過野山關的牆體沒有後世的那麼寬,也沒有那麼高。隔遠看的話,就像縮小版的長城。

烽火臺,是用於點燃煙火傳遞重要訊息的高臺。是關口的重要軍事防禦設施,是為防止敵人入侵而建的。遇有敵情發生,則白天施煙,夜間點火,臺臺相連,傳遞訊息。

烽火臺是防守時最為有效的訊息傳遞方式,隔得距離最近的都有有兩三里地。

如果只是由人奔跑傳遞資訊的話無疑是會慢很多,戰場上都是爭分奪秒的。

如果在高臺上燃放濃煙或者篝火的話,就容易被最近的部隊發現和敵臺駐軍發現。

而敵臺,即城牆上用於防禦敵人的樓臺。為城牆向外凸出牆體部分用以三面防敵的建築,是在城牆全線防禦的基礎上構築的重點防禦設施。

敵臺按結構可分為“實心敵臺”和“空心敵臺”兩種。實心敵臺不是齊牆而建,無箭窗,僅有登臺頂的踏道;空心敵臺是跨城牆而建的中空、四面開窗的樓臺,守城士卒可居住在裡面,並儲存武器糧食、以抗擊來犯之敵。敵臺的修築,大大加強了城牆的防禦功能。

炎國此時的建築模式就是空心敵臺,因為既然要在這邊駐軍,那麼肯定就需要有住的地方。

城牆建造,主要是就地取材。填充物主要為夯土,夯土材料包括細粒土、砂礫、碎石、塊石、磚、石灰、植物枝條等 七種。

城牆牆基挖好之後就會使用到碎石塊,石灰,植物紙條等以作填充。之後在牆的兩側砌上青磚和石塊,這是使得城牆牢固的基礎。

只有基礎牢固了,城牆的使用壽命才會更長。

城牆、敵臺和烽火臺的夯土材料各成分出現比例基本一致,均為細粒土和砂礫佔主體,碎石、塊石和植物枝條。相對而言,夯土敵臺中出現較多磚塊,說明一些敵臺原為包磚。用這種方法的話,後期維護起來也會更加容易。

為了更快的將野山關建好,炎木城在得到炎楚的允許後,將四個石灰窯的工坊,搬過來兩個到野山關燒石灰。

芒山那邊的石灰礦採出來的石灰石,八成以上,全部被送到野山關這邊的工坊來燒製了。

河沙的話也是由牛車隊派著送過來的,一批又一批的往這邊運送。

隨著?山城建設結束,有兩三千人也被派到了野山關這邊來了。鳥鳴山的人也過來了,現在在野山關這邊參與進來的人越來越多,每天參與建設的勞力人數,已經超過了萬人以上。

運送石塊的,運送河沙的,運送石灰的,挖地基的,砌磚砌石塊的,攪拌石灰的…………

基本上來參與野山關修建的每一個國民,他們的工作任務都合理的進行了分配。

…………

其中?山城派出副城主草狼帶隊,炎青派他帶過來將近四千人。而鳥鳴山的炎虎派過來三千人,光是?山和鳥鳴山這裡,一起有將近七千。

加上山木集市的人,和炎木城派過來支援建設的的人就有將近一萬三千人左右。

這樣一來,野山口的附近每日的消耗都是十分巨大的。

不論嚴寒酷暑,這邊修砌的人是不需要種植和養殖的。除了後勤保障的人,其餘人每天的工作就是搬運,休砌城牆。

也就是炎國才能有這個實力進行建設,隨便換成其他部落的話,只怕也就是有心無力。一萬多人每天光是吃喝,那都是一個大開支了。

…………

野山關城牆的起點為野山口兩邊,沿著這條山脈頂一直往西,大概翻過兩座山頭之後,就是巴水的一條支流。修砌到這裡的話將近有十五公里的距離。

而往東的話,過去大概十公里的距離就是到了芒山北部的木瀾山。這邊都是石頭山,懸崖絕壁無法攀越。

而野山口,自然是要修砌成一個關口的。

在這裡的山谷口距離將近有兩三里地左右,在谷口的位置就需要修建城牆,和關口。

關口的大門高四米,寬為兩米,作為城門的則是用斧頭和鑿子銼出來的大木板拼接成的木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