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星際征途·破曉之光(1 / 2)

林羽憑藉神豪花錢系統,已然在地球商業版圖鑄就傳奇,可他的目光,早已穿越星辰大海,瞄準宇宙深處的無盡奧秘。此刻,在他那恢宏如宇宙戰艦指揮艙般的辦公室內,一場關乎人類未來星際征途的戰略會議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

會議桌旁,坐著林羽從全球招攬的頂尖人才,他們來自不同領域,卻因林羽的宏偉藍圖匯聚於此。天體物理學家艾麗婭緊握著最新的星際觀測資料包告,量子工程師陳宇擺弄著超微型量子通訊器模型,生物學家李明則帶著對宇宙生命形式的種種猜測資料,每個人臉上都寫滿凝重與期待。

林羽率先打破沉默:“諸位,我們在地球的成就只是前奏,如今,星際探索的大幕已拉開,第一步便是建立穩固的月球基地,以此為跳板,邁向更深宇宙。”眾人紛紛點頭,眼中燃起鬥志之光。

月球基地的建設難題重重,首先是材料運輸。傳統火箭運輸成本高昂且效率低下,林羽目光投向陳宇:“陳工,超空間瞬移技術在微觀粒子上已初見成效,能否拓展到大型建築材料運輸?哪怕只是階段性突破,對基地建設都是飛躍。”陳宇推了推眼鏡,調出全息投影資料:“老闆,理論可行,但能量消耗巨大,目前的可控核聚變反應堆功率還需提升幾個量級,我建議聯合全球頂尖核能實驗室,共享資料,加速研發。”

艾麗婭緊接著補充:“月球表面複雜的輻射環境和隕石撞擊風險,對基地防護提出極高要求。我們得研發一種自適應護盾技術,類似生物的應激反應,能瞬間強化受攻擊部位。”說罷,她展示了模擬月球環境下護盾抵禦隕石撞擊的動態模型,眾人不禁發出驚歎。

在眾人討論得熱火朝天時,李明提出生物迴圈難題:“長期駐留月球,水、氧氣和食物迴圈是關鍵。傳統的水回收、電解氧技術雖成熟,但損耗大、效率低。我設想引入基因改造藻類,它們能高效光合、快速繁殖,成為生態迴圈核心,還可作為食物補充。” 一番探討後,初步方案敲定,各團隊領命奔赴全球各地科研一線。

數週過去,超空間瞬移技術在巨大資源投入下有了進展,成功將小型實驗材料瞬移至月球模擬基地,雖距離實用化還有距離,但驗證了方向正確。月球基地防護盾也完成初步測試,能抵禦小型隕石撞擊,自適應強化功能正常啟動。基因改造藻類更是展現驚人生命力,在模擬月球環境艙內快速生長,氧氣產出量遠超預期。

林羽馬不停蹄,將目光投向火星探索。火星距離雖遠,卻因其與地球相似的地質條件,成為殖民熱門候選。這次,他親自帶隊前往位於沙漠深處的模擬火星基地。這裡的環境經過精心營造,紅色沙礫漫天,稀薄大氣模擬裝置嗡嗡作響。

登陸火星面臨的首要問題是航行速度。現有的化學燃料火箭抵達火星需數月,林羽透過系統獲取反物質推進技術資料,組織團隊攻堅。反物質與物質湮滅產生的巨大能量理論上能將航行時間縮短至數週,可如何穩定儲存反物質,避免湮滅爆炸,成了橫亙在前的天塹。

基地內,年輕科學家王輝提出大膽設想:“利用強磁場約束,製造特殊的反物質磁瓶,就像把閃電裝進瓶子。再結合智慧監控系統,一旦反物質有不穩定跡象,立即調整磁場引數。”團隊迅速展開實驗,無數次的失敗伴隨著火花與巨響,終於,在一次深夜測試中,反物質在磁瓶中穩定存在了十分鐘,那一刻,歡呼聲穿透基地穹頂。

火星的大氣改造同樣緊迫。火星大氣稀薄寒冷,二氧化碳為主,需注入溫室氣體升溫、釋放氧氣。林羽投資的大氣改造公司研發出新型奈米催化劑,能加速二氧化碳分解,配合軌道上的太陽反射鏡陣列,有望逐步讓火星表面升溫,達到液態水存在的條件。

正當火星專案穩步推進時,地球總部傳來警報,商業競爭對手趁林羽分身乏術,在金融市場掀起惡意做空浪潮,試圖衝擊林羽旗下產業根基。林羽迅速開啟遠端指揮中心,冷靜部署:“財務團隊,啟動應急資金儲備,回購核心資產股票;法務團隊,收集對手惡意操縱證據,準備反訴;公關團隊,對外發布正面訊息,穩定合作伙伴與消費者信心。”

三天三夜的鏖戰,金融戰場硝煙瀰漫。林羽憑藉雄厚資本與果斷決策,成功擊退做空勢力。這場風波讓他深知,星際征途不僅是科技挑戰,更是綜合實力的較量。

與此同時,月球基地的建設已進入組裝階段。巨大的預製模組透過改進後的運輸方式源源不斷運往月球,機器人施工隊在月球表面忙碌穿梭。防護盾一片片拼接,基因改造藻類被植入生態迴圈艙,一個初具雛形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