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商店等。
瀏覽完西街、西市梢,賽彌陀再領著學生,接著穿過一條弄堂,遊覽了同樣具有“教育文化”和“商業文化”的龔路北市梢和北街。
龔路北市梢秦家港路北面,以前在“雄雞頭”附近,龔路糧管所在這裡開過一個賣糧油的小賣部,後來糧管所關閉後,這個小賣部也隨之消失了。
走過秦家港路南側的北市梢大橋,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體現“教育文化”特色的地方——現在的第二工業大學附屬龔路中學。曾聽老人們說,龔路中學舊址最早是一座廟,後來拆廟建校,是川沙商業會計學校,當時的學生龔金牛畢業後,曾經在新疆財政廳擔任廳長。來到龔路中學圍牆外面東南角上,賽彌陀為學生們講一個老中醫破除迷信的歷史故事:這裡曾經立有一塊界碑。有一次,家住秦家宅的秦長國老中醫一次週五從南街中醫館下班回家,路過界碑時,停下來休息了一會兒,不慎將幾個在龔路老飯店買來饅頭忘記在界碑上,結果引來一幫患病的信男善女的誤解,誤以為是菩薩顯靈,只要心誠,一拜菩薩,獻上供品,毛病就會好的。於是,這些有病的信男善女都來磕頭跪拜,獻上供品,有的還獻上了整頭豬羊,希望菩薩保佑自己毛病早點好,身體早點恢復健康。有的甚至請來了道士、樂隊,敲木魚唸經,吹吹打打,進行迷信活動,一下子這裡頓時顯得好不熱鬧。結果,秦長國中醫第二週週一上班路過這裡時,看到這情景,就向這些信男善女大聲說明了原委,並希望大家不要相信迷信,要相信醫學科學。不要以為拜了菩薩,毛病馬上就會好,這是不科學、不可能的。真的有病,一定要看醫生,行金針,吃中藥,毛病才會好起來。大家聽了秦中醫的一席話,頓時明白這件事並不是菩薩顯靈,而是有人瞎猜瞎想搞錯了。於是,紛紛收拾東西,一鬨而散,各自回家了。
隨後,賽彌陀帶領學生又往南行100多米,來到北市梢的龔路機械廠舊址。賽彌陀介紹道:這裡,曾經是龔路文藝工廠,她曾經與龔路文藝宣傳隊的琴師們一起,在龔路影劇院、川沙影劇院演出過江南絲竹節目。龔路文藝宣傳隊的演員曾經到北京演出過節目《花籃燈舞》,龔路文藝宣傳隊的笑星朱國慶成為浦東和上海的故事大王。滬劇票友秦彩英是著名滬劇前輩石筱英的學生,來自著名滬劇作曲家朱介生的故鄉——曹路鎮曙光村。秦彩英從小喜歡滬劇,在當時的龔路文藝工廠滬劇培訓班學習,由於刻苦用功,唱唸演俱佳,在浦東一帶嶄露頭角。龔路文藝工廠成為了龔路鎮百姓“娛樂文化”特色的搖籃。
接著,賽彌陀他們南行百米,進入了龔路北街。賽彌陀跟學生們說,龔路北街116號還是一個體現“教育文化”特色的地方,它是直一小學舊址,也是現在龔華路69號龔路中心小學18年前異地搬遷的小學、幼兒園東浜分部和校辦廠舊址。
向南看去,可以發現,北街的北半部分居民住戶的平房居多,北街的南部大都是兩層木樓的商業用房,再次體現了老街的濃濃的“商業文化”。直一村的一位老媽媽,幾年前也曾主動向來考察龔路老街的師姐們介紹北街的舊事。
繼續向南行走,來到了北街中部靠左邊的一排綠顏色門面的房子前,賽彌陀說,這是兩層木樓的龔路老郵局舊址,體現了龔路老街幾十年前的“郵政文化”。當時,郵局裡職工們非常辛苦,每天都是手工分揀信件,分門別類以後,再分送到18個大隊的村村寨寨。現在的龔路郵局在“賢生民宅”東南角的車路港北側的龔路支路上。現在,有了電腦的幫忙,郵局裡職工們可比以前省事多了。
往南走幾步,已經快到與西街交接的丁字路口了,這裡體現了老街“商業文化”“中心”的特色。賽彌陀指著左邊二樓說,這裡曾經是供銷社食堂,底樓是龔路棉布商店,右邊曾經有一個私人的牙醫診所。走過丁字路口,左邊曾經是供銷社食品商店,右邊曾經是新華書店。
再往南走,到了北街與東街交接的丁字路口大橋下,大家看到,昔日面對大橋的龔路醫藥商店已經關門。要是在以前,這裡的兩個丁字路口,不論是早上,還是傍晚,都很熱鬧。農民們將地裡種植的瓜果蔬菜,家裡飼養雞鴨,河裡捕捉的魚蝦,都拿來這裡擺地攤出售,吆喝聲此起彼伏。鎮上居民們東看看,西望望,和農民們進行討價還價。一開始,價錢不肯便宜,經過再三還價,眼見居民要走了,農民最後一般都是以便宜價錢和居民成交。
繼續南行幾步,已經走到了北街與南街接壤的大橋頭。橋頭東西兩邊,以前有唐尼官開的“合成豐”商店,曹治安開的南貨店,還有徐國平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