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國寺位於京市西城區,始建於遼代,但規模很小,稱小報國寺,明初塌毀,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重修,改名慈仁寺,俗稱報國寺。
成化年間因國舅爺周吉祥在此處出家做主持,便由皇家撥款擴建,擴建後規模宏大,有七殿房,錯落有致。
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因地震大部分建築坍塌,到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得以重修,改名大報國慈仁寺。
在清代時報國寺就逐漸成為京城最大的廟會,以買賣珍玩古董、古籍善本而聞名,形成了特殊的文化積澱。
1900年報國寺毀於八國聯軍炮火,1908年在重臣張之洞的倡議下,全國有識之士集資捐助幾百萬兩白銀,歷時三年重修報國寺。
上世紀九十年代,報國寺重啟文化市場,以古錢幣、郵票、連環畫、徽章及古玩玉器而聞名,迎合了許多收藏愛好者的品味,時常還舉辦錢幣交流會、連環畫拍賣會等,逐漸成為了全國各地古玩愛好者淘寶交流的好去處。
今天正好是週四,是報國寺的大集,上一世因為起步比較晚的原因,丁卯並沒有來過這裡,但這一世怎麼也不可能錯過。
“崔叔,您不帶著阿姨和苗苗去轉轉,放鬆一下並感受感受京市現在對環境的治理力度,印證一下中小鐵礦的後期發展是不是像我說的那樣?”
丁卯不太理解崔浩今日為何非要跟著自己來逛市場,而不是去考察遊玩!
“昨天一到我就感受到了京市的變化,你的話我也信,考察啥的沒必要了,回去後我會做一些調整,這兩天就陪著你逛了,也長長收藏的見識!”
“那行吧!不過崔叔,在這裡儘量少說多聽,不要亂碰人家的貨物,看上啥了問我,不要亂打聽價,更不要亂花錢去買!”
丁卯依舊有些不放心的叮囑幾句,隨後一眾人就,開始逛了起來。
報國寺的人氣很旺,幾乎所有的大殿和古樹之間的空地都擺滿了攤位雜貨,從舊書舊報到古瓷古玉應有盡有。
丁卯還是將主要的目光都放在了錢幣上,因為易攜帶,後期的增值幅度還不小。
這個時期古幣的價格很低,低到丁卯看見啥都想買,但他還是控制了衝動和慾望,主要還是挑一些增值空間大,並且難得一見的名譽品。
一進入市場,除丁卯外其他人還是被眼前景象給震住了,他們都以為古玩行是比較偏門的行業,從事的人應該不會多,可當看見琳琅滿目的貨物和熙熙攘攘的人群,他們才發現是自己想錯了。
書畫古籍這樣的攤位丁卯基本都是一眼掃過,不會多做停留,只有路過錢幣、古瓷、古玉和一些雜項的攤位他才會認真的看上一眼。
但由於他年齡的問題,很多攤主看到他後,基本都不怎麼過多搭理。
而此時一個錢幣的攤位就是這樣,因為在丁卯逛到這裡之前,就有一個三十多歲的男人在挑錢幣,攤主一直在招呼著他,所以當看到丁卯的年齡後,即便已經停下來翻看著錢幣,還是被攤主選擇性的暫時給忽視了!
此時與丁卯一樣挑選古錢幣的男人,正在翻看著一堆康熙通寶,也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丁卯發現那幾個被單獨裝著康熙通寶被男人拿出來看了一遍後,其中有一枚並沒有被再裝進去,而是換成了攤布上的散幣。
因此,丁卯不免有些好奇的一直盯著那個人的手,想看他是不是要玩偷樑換柱、狸貓換太子的把戲!
讓其丁卯有些意外和欣喜的是,可能由於天氣熱,那個男人在擦額頭汗的時候,手中的大錢卻不慎掉了兩枚,摻和進了下面的散錢裡。
更讓丁卯意外的是,男人或許是沒有看見之前兩枚掉的位置,慌忙間找出的兩枚,並非之前掉的那兩枚,而是另外與之相像的兩枚康熙通寶。
男人似乎並不想再多停留,付好錢立刻起身就走。
丁卯便趕緊來到他之前的位置,伸手撿起他剛剛掉的那兩枚錢幣檢視。
這一看,丁卯立刻就明白了,原來其中一枚竟然是不太好分辨的康熙通寶“乾隆手”。
這是康熙通寶中,比較容易被忽略漏掉的一個名譽品。
為什麼叫康熙通寶“乾隆手”,是因為這枚錢幣字型的整體書寫風格和乾隆通寶寶泉局的書寫風格比較相似,面紋佈局規整、字型方正,尤其是滿文中的寶字。
康熙通寶的滿文寶字,書寫方式很不協調,三個彈簧中最上邊的第一筆,起筆如畫圈,有點類似草書,不夠規整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