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對一眾騎兵將士而言,匈奴部族是移動的寶庫,是升職的軍功,誰都不許跟他們搶。
在兩州刺史的配合下,先後又有十餘支漢騎兵進入草原。
他們或多或少都有收穫,而且救回了近千被俘的漢人。
相對而言,匈奴部族的情緒就不太美妙了。
在漢軍的連番突襲下,幾家勢力偏弱的封王貴族家底被掏空了大半,以白羊王和樓煩王為代表。
他們全族不過兩萬人上下,隨著部族的淪陷,人口銳減了半數。
對漢軍而言,這種規模的匈奴部落唾手可滅。
到這種關頭,部族強盛的優勢表現得淋漓盡致。
例如左谷蠡王部,雖然他們毗鄰幷州,可卻沒有受到漢軍的多少影響。
一方面,是擔心左谷蠡王出兵報復;另一方面,受了元鼎帝的吩咐,只要左谷蠡王部沒有主動進攻,可以放任自流。
,!
哪怕強如漢軍,面對左谷蠡王部那三萬多騎兵同樣感到頭疼。
接連半月,整個匈奴都陷入了哀嚎中。
不斷有人上奏單于,要王庭出兵驅散這群不速之客。
伊邪單于起初並不在意,只因王庭所屬的草原未受影響,而他對漢人的印象還停在點頭哈腰的階段。
直到一日,白羊王身死,部族全滅的訊息傳來。
伊邪單于才意識到不對勁,照這麼下去,漢軍就要殺到王庭了。
他當即點齊兵馬,親自出徵。
只不過,那群漢軍士卒向來都是打完就跑,在他們有意躲藏下,伊邪單于追擊了半個月,連漢軍的影子都沒有找到。
單于大怒,知道自己是被耍了,立即傳令王庭四部。
左賢王,右賢王,左谷蠡王,右谷蠡王,這四位單于之下的最強者,都得到了單于的命令,出兵圍剿漢軍。
匈奴王庭,加上這四部,匈奴全族可用之兵幾乎是傾巢而出。
他們翻找著草原的每一寸土地,凡是露了足跡的漢軍,沒有一人可以逃掉。
很快就有漢軍騎兵陷入包圍圈,全軍上到校尉,下到小卒,無一活口。
倖存的漢軍悻悻退出草原。
這一輪損失,讓他們半個月的收穫全白費了,反而搭進去了不少精銳的騎兵。
周戮和衛徵大為心痛,當即收攏了兵馬。
他二人聚在一起,開始總結和歸納騎兵戰的經驗,以及如何防範匈奴的追擊。
其餘漢將從袍澤的鮮血中,同樣得到了教訓。
他們收起了浮躁的心思,重新找回練兵時的沉穩和謙卑。
衛徵和周戮分別操練起了騎兵。
元鼎三年,五月。
衛徵領兵再次入侵匈奴草原。
為確保行軍速度,他從兩州騎兵中挑選了最擅馬術的八百人,配上了最精銳的戰馬。
這八百人全都揹著長矛、環首刀還有鐵弓,馬背扛著足以消耗三日的糧食。
既是減輕負重的考量,也有背水一戰的決心。
衛徵給自己練出的騎兵取名“驃騎”,是猶雲飛騎的意思。
說來也巧,驃騎的靈感來自前秦。
據說七十多年前,大秦靖王為保護獨女丹陽郡主,訓練了一支“丹陽十八騎”。
丹陽十八騎神出鬼沒,殺人如麻,曾以匈奴草原為練兵場。
短短三月,屠殺匈奴老少近萬人。
是匈奴人刻在骨子裡的夢魘。
衛徵這驃騎的打扮極似丹陽十八騎,未嘗沒有從心理上擊潰匈奴的意思。
……
元鼎三年,六月。
衛徵與八百驃騎歸來,繳獲了戰馬近千,還有首級兩千餘。
漢軍將士大為震驚。
要知道,自大漢建立以來,在與匈奴的對戰中一直是輸多勝少,而且常常以眾敵寡。
是以,衛徵載勝歸來的訊息傳到了元鼎帝耳中。
元鼎帝龍顏大悅,朝堂諸公同樣為之振奮,大漢好久沒有贏得這般酣暢了。
賞賜的旨意迅速傳至前線,提拔衛徵為驃騎將軍,統領一萬幷州騎兵。
同時,傳旨的太監向衛徵轉達了元鼎帝的承諾。
“若勇冠三軍再,當封侯爵,世襲罔替。”
另一邊,左谷蠡王部。
李常笑手中正握著一副甲冑,還有環首刀,長矛和鐵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