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內傳來的朗朗書聲,目光瞟向汴京皇宮的方向。
嚴格說來,他應當是這人世間,對離別酸楚知道最透徹的人。
但透徹歸透徹,有時候總想揣著明白裝糊塗,自欺欺人,也總好過真相被捅破。
李常笑久違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
鹹平二十年,四月。
朝廷頒佈旨意,將遷居一部分百姓到夏洲,朝廷會賜予良田,農具以及金銀。
隨著柳三變與幾位農桑的官員成功在夏洲栽種糧食,大宋已經準備把夏洲作為站口,繼續探索扶桑的大地。
只可惜,雖然朝廷的許諾豐厚,但百姓中真正願意背井離鄉的,還是極少數。
許多饑民寧肯落得家無居所,也不願意到外面博一個前程。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安土重遷,黎民之性。
骨肉相附,人情所願也。
朝廷對此表示理解,倒也沒有橫加強迫的意思。
……
眉州,眉山。
蘇明允娶了城中大戶程家的女兒,此女名為程鶯。
夫妻二人成親過後,一直過著恩愛有佳的日子。
尤其在蘇明允接連三次鄉試失敗之後,更是慶幸起來自己能娶到媳婦,心中沒來由對程鶯感到慚愧,日常起居方面多加敬重。
這程鶯打小通讀詩書,是一個明理的女子。
她一次次鼓勵蘇明允,夫婦二人常在屋簷下學習,暢想著未來生活的圖景。
譬如未出世的孩兒,應當如何教養,才能使其成才。
還有這散文的典故,如何最為妥當……
這日,屋簷下。
程鶯顯懷數月,蘇明允心疼她,沒再答應她繼續看書,自己倒是每日對著妻子和未出世的胎兒,讀著新作的文章。
程鶯聽罷,按照慣例給出自己的評價。
她的聲音很柔和,給人一種莫名的心安感。
蘇明允替她揉著肩膀,想起今日聽聞的朝廷“設賞遷民”之事,不由笑道。
“夫人,咱們老蘇家的根,可是落在這眉山的。再多的銀子,也去不得。”
程鶯聞言不由莞爾,笑著問道:“若是咱們的孩兒出海,你當如何。”
蘇明允故作驚訝:“那就讓他出。”
“可這樣我們就孤單了。”程鶯打趣道。
“沒事,那就多生一些,長子練廢了,還有次子。”
:()長生仙:遊覓世間煙火